“……到了太阳落山过后,天还蒙蒙亮着,那时候,在地里忙活着的父亲,就会回来。我母亲的饭也做好了,我们一家子,就会在端着饭碗,在院子里,借着还没黑下去的天,吃着饭。

碗里多数时候,饭上盖着的,都是我母亲前天从地里摘下来的些菜,那会儿,炒菜的调料不多,多数时候,就放着些盐,地里有姜葱的时候,也会放点。味道好像很香……年前年后一段时间的时候,有时候,菜上还会放上几片我母亲做得腊肉……”

老和尚望着那村子,浑浊的目光失神着,语气平静着地说着。

村子里,沿着村道的一户户人家,愈多的亮起了灯火。

“……跟着贫僧师父上了山,到了庙里过后,开始段时间,贫僧总是难以入睡,有些辗转反侧。”

老和尚沉默了下,继续说着,

“这时候,我师父就会坐在我床边,给我念些佛经,讲些故事,他讲的故事里,没那么多鬼神,更多的是人。

我听着他的故事,念的佛经,总是觉得心安,就容易入睡……于贫僧而言,那时,贫僧师父便是佛。”

“……在庙里前两年的时候,贫僧虽常翻庙里经书,同师父修行,却未剃度。贫僧师父隔段时间,便会到镇上,买些鸡鸭肉,给贫僧做来吃。

贫僧吃着鸡肉,师父同师兄喝着清粥,有时候贫僧便会问师父师兄,为何他们不吃鸡肉。师兄便会同贫僧说,受戒剃度的比丘僧人有不食荤腥的戒律。

而师父,则笑着同贫僧说,说他修行还不够,所以不能吃鸡肉。

贫僧追问他,什么时候修行就够了。他同我说,吃肉便只是肉时。”

老和尚望着村子,说着,

“……再往后,贫僧便也在庙里受了戒,剃了度。剃度后,贫僧师父给贫僧传了经卷,也说了律藏。他同我讲,戒律便是舟,能渡贫僧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故需要修持戒律,自那以后,贫僧修持佛法,再未犯过戒律。”

“……年轻时,贫僧读了不少佛经,拜访了不少高僧大德,四十岁余时,以为有所得,十几年前,却再次困惑……越是修行,越觉佛法无边,苦海无涯……”

老和尚目光有些恍惚,说着,再沉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