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2、赵率教

他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但是他并没有报答袁应泰的知遇之恩。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被后金军攻破,袁应泰城破自杀,而赵率教潜逃。

广宁惨败后,赵率教采取了和熊廷弼、王化贞完全不同的策略。他没有把军民都撤进山海关。而是开始屯田建设根据地。

巡抚王化贞信心崩溃,打算彻底放弃广宁,把关外的城镇都撤退干净了。

赵率教对此有不同意见,和袁崇焕当时单骑出关一样。他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

但当时蒙古兵已经占据着这片地盘,率教不敢贸然进去。只好走到中前所就停下了。

不久之后,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置,鲁之甲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赵率教才进入前屯卫城。

到了前屯之后,他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他在袁崇焕之前就开始整顿地方。着手建立自己的部队。由此可见,他和袁崇焕面对广宁惨败的极端困难局势。都作出了相同的选择。

这就是都趁机建立自己的嫡系势力。

袁崇焕任兵备道,在朝廷的委托下,开始在宁远编练关宁军。而赵率教则在前屯编练自己的军队。

眼看着赵率教在辽西走廊站住了脚,东林就开始主意他了。当然并不是赏识他的能力,才关注他。而是他这么搞,会影响到袁崇焕小站练兵的。

东林的计划,来了一个抢生意的,自然不爽。

孙承宗看到他占住了脚,立刻派出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其实就是掺沙子。但兵力确实雄厚了。这样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

前屯卫是出了山海关后第一个大型防御据点。在宁远城的南边。这个位置非常重要,是关宁锦防线的后大门。赵率教就成了东林的特别关注对象。如果他投靠别的势力,就会对袁崇焕的后路造成威胁。

赵率教所召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

赵率教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