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带着麾下将士步入邺城,甄尧十分满意自己这一战的成绩。袁绍在失去冀州诸郡后,已然没有了东山再起的本钱,能否守得住半个司隶,还得看周围诸侯是否会在此刻为难他。

当从南皮城原来的探马来到邺城将战况说出来,以许攸、张飞为首的文武无不抱拳恭贺:“恭喜主公,俊乂等人已经全取渤海,如今整个冀州都在主公治下。”

甄尧笑着点头,开口道:“子远,你代我写一封任命,让公明、俊乂留下五千兵马后来邺城,留下伯典暂代太守一职,督导渤海政务。令修书一封与清河,让董昭前来邺城,其弟代太守职位。”

“诺!”许攸躬身答应,很快就开始碾墨起草文书。

初到邺城,可以说没什么事情处理,也可以说是任何事都还没来得及做。甄尧决定这些事情还是留给自己将要任命的太守来完成,自己难得可以战后休息一会,大手一挥对着周围文武说道:“走,随我去邺城街道上走走。”

一行十数人还带着不少兵卒走在大街上,很快便出现了一副令人哭笑不得的场面,只要甄尧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荒凉地带,所有百姓都瞬间跑回屋子或是其他地方,不敢冒头。

原本心情不错的甄尧看着这样的场面脸登时黑了下来,开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我军入城一不抢而不偷,城内百姓怎么惧之如蛇蝎?”

“回禀主公,据历所知,此等情况似乎与袁军有关。”这时李历上前说道:“当初淳于琼领兵来时,麾下兵卒毫无纪律可言,欺压百姓之事时常发生。之后几位军中谋士劝解后虽有改观,但城内百姓早已心生惧怕。我军新来,想必城内百姓是怕我等与那淳于琼一般无二了。”

“如此怎行?”甄尧眉头紧皱,要知道他毋极城内的百姓别说见到兵卒就怕了,便是看见兵卒操练也不会如此惊慌。毋极百姓哪个不以家中有子参军为荣?

按捺住心中的不快又走了一条街,结果发现依旧如此,甄尧沉声开口道:“伯止,某若给你权利,你要多久才能将此城治理到中山诸县的地步?”

李历心底一颤,似乎明白了主公的意思,当即开口道:“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历有信心将此城重新调理,让百姓能够安定的过日子。”

“既如此,这魏郡太守之位便交由你了。”经过这么段日子的试用与了解,甄尧对李历也充满信心,虽然他在后世并没有任何名气,但不妨碍甄尧认知到他的才华:“另外,魏郡乃冀州之西门户,不得不防。高览,我留你在此为魏郡司马,领兵相助李历。”

留下高览也是甄尧思量数日的结果,且不说李历与他已经在这冀州之战中有了合作与了解,就是高览个人水品也是最合适这个职位的。若是换了张飞等人却有些小题大做,而换了甄霸两人又略显不足。

城内百姓对自己等人的反应如此‘激烈’,甄尧也没了兴趣再逛下去。命令李历立即开始处理政务后,甄尧便开始盘算起回兵的日子。大军一日在外,这各种消耗就如同天文数字一把,虽有高览从袁绍那抢来了不少粮草,但能节约的地方甄尧还是习惯节约。

又是数日过去,就在时间的轴轮慢慢向初秋靠近时,董昭、张颌等人先后来到邺城。对于董昭,甄尧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上一世保留着的记忆还是在提醒着甄尧,自己帐下又多了一位能文能武的人才了。

能文,是记得这家伙内政水平相当高,随随便便就能治理一郡,而对水利、农业方面都颇有建树;说他能武倒不是董昭多能打,而是他善用兵,也善用策,在战术安排上十分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