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有人进门,掌柜立刻迎了出来。他穿着一件带云纹的宝蓝色深衣,腰围大带,同时用丝绦系着。他的头上戴着深蓝色的幅巾,而不是留着日本人通常的发髻。我认真的打量了两遍,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你是……明国人吗?”我用汉语问道。
“没错……您会说官话!?”掌柜张口结舌的回答。从口音听来,他说的是粤语。这十分正常,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海的不是广东人就是福建人。现代在东南亚和中北美流行的客家话,就是以粤语和闽南语为基础形成的。
“呵呵,会一点。”我笑呵呵的回答。虽然隔着几个世纪,但这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我的心情很有些激动。不过,据我所知,这时候明朝已经实行了海禁了,在海上的差不多只有海盗商人……
“请问,明国放开了海禁吗?”我试探着问道。
“朝廷没有旨意下来。在下是受濠镜澳的西洋人雇佣出海的,在船队里担任通事。”掌柜解释。
濠镜澳?不就是澳门么!我忽然记起来了,就是在今年(1557年)年初,葡萄牙人从广东布政使司取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我点了点头。出于同乡之谊,我很想多和他聊一会。在如今的日本,能说汉语的机会实在不多啊。
“在下吉良宣景,您也可以叫我江宣景。还未请教尊姓大名?”
“不敢当。鄙人姓李,名桐,字芳梁,潮州府人氏!”李芳梁奉揖道。
“原来是李掌柜,”我也回了一揖,“店里的生意,似乎不太好啊。”
“谁说不是呢,”说到生意,李芳梁皱起了眉头,“鄙人原以为,来日本的京城应该很好做生意,没想到会这么萧条哇。现在只好把货物清仓,然后回堺町去了……唉!都不知道回去后怎么和船主交待!”
“开拓市场嘛,有波折很正常。贵上想必不会苛责。”我安慰说。
“但愿如此吧,谢江兄的吉言了,”李芳梁抱拳道,“不知道江兄需要什么,鄙人一定给予最优惠的价格。”
“在下想买一支铁炮……”
“铁炮嘛,原价是十五两黄金一支。店里还有三支,江兄要的话,一起给三十两黄金就可以了。余下的一些火药弹丸和火绳全部奉送!”他爽快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