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宋风[校对版] 戒念 3944 字 2022-11-13

“曾大人所言及是,因为辽国上京道没有任何硝石、硫磺的矿藏,也许有,但以他们当地落后的生产能力根本无法开采,至少契丹人的火药作坊的原料来源都是从中京府附近开采或是也从硫球进行少量的走私。其实就算给他们火药的制作原料,他们没有配方也是无济于事,我们和契丹人都不会把火药的制作配方交给他们,简单的混合所制作出来的火药爆炸威力欠佳不说,甚至有的还不会发生爆炸。现在大宋的火器制作已经不是有原料就可以的,其结构也大大增加了仿造火器的难度,大宋将火器已经向高丽等国出售,再多一个阻卜部也没有什么,不妨把价格开得更高一些!”王静辉笑着说道。

自从萧佑丹去世之后,他所建议的和大宋一样从硫球购买火药制作原料,并且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大研究火器的意见也基本上被耶律洪基所采纳。不过硫球的火药原料贸易基本上被大宋所垄断,在辽国的威逼下硫球勉强同意想辽国出售硝石和硫磺,可是大宋的海上力量却时时刻刻监控着海上的动向,尤其是火药原料这么敏感的东西更是重中之重,是以尽管辽国能够从硫球购买到原料也无法大规模运回辽国。

萧佑丹的死使得王静辉将硫球纳入大宋直接统治之下的策略落空,但是大宋统治高层已经极为重视火药原料问题,就算他不从中推波助澜,大宋君臣也在私下想办法来实现这一目的。至少王安石等人在计划假意放松在海上对辽国的监控,让硫球大胆将原料卖给辽国,然后堵截一次大的作为借口来讨伐硫球,这个计划已经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只是缺乏一个恰当的机会罢了。

辽国这么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大宋并存在这个时代,双方都无法使用武力将对方抹去的结果便是都坐下来在暗地里较劲,武力斗争转化为政治制衡其中一个重要的砝码便是“礼”。双方都不大可能去进攻剿灭其他周边的小国以充实自己的力量,不过具体到地图上反应出来的结果便是大宋吃亏——大宋周边的小国远远多于辽国——西夏、大理、交趾、吐蕃……尤其是西夏对大宋一直就有很大的威胁,不过这个最大的肿瘤已经被大宋不动声色的给切除了,速度快得令人惊讶,没有给辽国任何机会插手其中。

在西夏这盘棋上已经输了一局的辽国再也不肯输掉下面的棋局——除了西夏之外,至少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当中是没有一个大宋周边小国能够对大宋造成西夏那样的威胁,大理没有什么进攻性,吐蕃和交趾倒是有心思但实力不够——吐蕃诸部还没有形成一个类似唐朝时期那样强大的中央集团,现在还处于松散的部落联盟当中,况且他们已经被大宋在灭夏之战中所使用的火器吓坏了,甚至眼睁睁的看着垂涎已久的河西走廊地区被宋军占据而毫无作为;至于交趾就更不用指望了,大宋日益蓬勃发展的海外贸易的同时,也建立了一支令人生畏的海上力量,以往从陆地上大宋还真难触到交趾的痛脚,现在只需要用战船投放便可以直接威胁到交趾的统治——这样的国家难道还指望他们来拖累大宋?!可惜了西夏!契丹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怀念西夏,有西夏来制衡大宋的日子可真是令他们怀念啊!

“臣以为向阻卜部走私火器可行!”文彦博和郭逵不约而同的说道,说完两人还对视一眼,非常呀异对方和自己的想法居然破天荒的这么一致。一直以来枢密院固然也有武人人枢密使一职,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更多的是文人来担当此职用以压制武人势力,这也是宋朝开国者们借鉴了自唐、五代以来的教训,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本身便是以武人兵变起家建立了大宋的缘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想达到长治久安使自己的子孙稳保皇位,压制武人势力是必须要做的头等功课。

文彦博和郭逵的意见让所有的人都点头——大宋向外出口火器已经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了,尤其是与辽国接壤的高丽更是大宋的头号火器交易国,借着从大宋手中购买的火器,不仅使高丽和大宋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更使得高丽和辽国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高丽这几年对长白山部和回跋部女直发动过三四次比较大的攻击,这也直接触动了辽国统治高层的神经——女直固然对辽国不敬,时常发生叛乱,但再怎么说那也是辽国的内政,也轮不到高丽来插手其中!

与高丽的火器贸易除了让大宋在政治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之外,更是在经济上得到了众多实惠,反过来还促进了大宋火器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降低了大宋军队装备火器的成本,使得火器大规模装备宋军成为了可能。如果要是参考高丽的火器贸易实例,将并不是用最佳配方生产的火药所生产的火器用于买卖的话,这样低级别爆炸威力的火器确实是对大宋没有什么威胁——这种火器在战场上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威胁和恐吓,对那些没有见识过爆炸的女直部落人还是非常有效果的,甚至在一些战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这对宋军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宋军手中所装备的火器才是真正可以用于实战的,其威力更是高丽人所想象不到的!

“和阻卜部结盟一事,爱卿要尽快派人联络,通商互市或者是走私兵器甚至是火器都可,不过这些都要会同枢密院订制出一个条陈,那些可以卖给阻卜人的都要有个详细的规划,但是切记不可养虎为患!”皇帝赵顼说道。

赵顼最后的话算是给这次会议定下了一个结论,尽管所有的人并不像王静辉那样非常看重阻卜部叛乱的影响,但心中想到能够给老对手找些麻烦事来保证宋辽两国之间的继续和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者当年宋夏之争的时候,辽国没有少在暗地中联合西夏给大宋下眼药,这次风水轮流转,该轮到大宋给辽国上些眼药了!

“圣上,联络人选可以从汴都情报总局中受训的情报人员中精心挑选,不过还要请圣上给予一个官职,以便能够使他们深入部落中的时候不致被蛮人所轻视。另外便是除了阻卜部之外,辽国东京道所聚集的女直部落也可以同样派遣这样的秘密使节来联络,他们联络起来更加便利,可以直接通过海上进行贸易和提供补给!”王静辉补充的说道。

王静辉对于给辽国培养对手非常期待,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这有点走钢丝的嫌疑,不过能够迅速解决辽国进而反手压制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这无疑对大宋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以他比福宁殿中其他大员更加看重这次策划,当然若是能够将这些游牧民族培养成一个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家的话,那样将辽国广大的地盘彻底分割,形成三四个国家,那样的结果是再好不过的了,这样也有利于大宋各个击破——从地理上看,只要大宋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夺得北方防御要地,以大宋的实力,游牧民族想要南下骚扰大宋的难度将会呈几何级提高!

以情报局为中心策划的这次行动无疑是一个长线投资,不过好在情报局本身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虽然还有种种不足,但大体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框架,只要不断完善即可。情报人员从培养到使用已经形成了一条龙,以现在的需求来看已经足够使用,王静辉、文彦博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选拔出了合适的人才去执行这项特殊的使命。

阻卜部那里有冰封等人的照顾,而前往辽国东京道的密使则是完全依靠辽国的情报网尤其是来州许氏的帮助,他们在辽国东京道有着非常庞大的生意网络,诸如回跋部、长白山部、完颜部甚至是更北的五国部都有生意往来。虽然他们在那里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大,但总胜过没有的强,在王静辉的主持下,这么一张网算是撒下去了,至于效果如何那就要看老天的意思了。

就在王静辉派出情报人员充当联络使节来挖辽国墙角的时候,辽国的情报网也不断的发回情报,最显眼的一份莫过于辽国颇具威望的“三于越”的最后一个耶律仁先在半个月前逝世了。对于这么一个可以和耶律休哥相提并论的辽国杰出人物的去世,王静辉心中也说不上是什么滋味,不过这个老家伙的去世无疑对大宋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至少辽国这样的中流砥柱式的人物是死一个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