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三国归晋 魔力鸟 1718 字 2024-03-05

国防兵力配置上设置七个战区,采取募兵制,每个战区设立都督,接受并不和枢密院双重管辖,各行省和府驻辅兵。其中并不负责军队建设和装备以及将领升迁,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遣和战事谋划以及临战指挥。

官员品秩以正从各九品十八阶,三公、王爵、首相、枢密使为证一品,公爵、次相、枢密副使为从一品,九卿、重号将军、侯爵为证二品,参知政事、都护府大都督、四征等将军为从???????????????二品,各部尚书、监察院、大理寺以及各伯爵、布政司布政使、锦衣卫指挥使、四京知府等长官为正三品,知府为正四品,知县从正六品到正七品不等。校尉为证六品,最低等将军则为从六品。

接下来的官员任免更是大大地出乎了众人的预料。卫宣算是照顾了各个方面和先后跟随卫宣的各派人马的情绪。

以曹操为首相,张昭、钟繇为次相,荀攸、董昭为参知政事。戏忠为枢密使,贾诩、张辽、郭嘉为枢密副使。孙策、徐晃、魏延等三人为都护府大都督。

卫峥、顾雍、周瑜、满宠、孙乾、马钧等为六部尚书。王旦为首任锦衣卫指挥使。

曹操任首相也让天下人见识到了卫宣的格局,当初尽管曹操哪怕是加入袁绍一方也挡不住卫宣的横扫,但是卫宣却看重了曹操的能力,看重卫宣麾下将士。

别人不知道,但戏志才、贾诩和郭嘉是了解曹操的。当然最了解曹操自然还是卫宣。政治家、军事家啊。

曹操也没有辜负卫宣的期望,在他的主持下,很快就做出了关于大晋未来五年和十年的内政、军事规划。

于是乎一些这个时代的读书人一些从来没有听闻过的新名词就出现了,尤其是郭都洛阳到四京的通衢大道以及运河。

而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皇帝不但擅长军事作战,擅长知人善任,对农业生产同样擅长,一些增产、高产的方法都被印刷成熟发送到各府县。

于是大晋有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有一个能力出众的内阁,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将领和一批精明强干的长吏,大晋帝国就如同一辆崭新的跑车开上了告诉公路。

贞观二年,甘宁率水军攻占夷州后并入福建行省。

贞观三年张郃领兵攻占永昌等郡,设南诏行省。

贞观四年马超领兵攻占西藏。经过三年的准备于当年秋季开始第一次全国性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次年春在洛阳进行殿试,

共录取全国进士三百人。前三十名直接委任地方知县,随后逐渐稳定科举三年一次。

为了反对科举制度,各地豪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反抗,但因为地方长官大部分出于洛阳书院而非举孝廉,加上大晋强大的军事实力,反抗最终失败。

贞观五年关羽领兵灭乌桓、鲜卑,大晋在辽东以北设立松江行省。枢密使戏忠病故,郭嘉接任。

贞观六年长安知府诸葛亮调任洛阳拜参知政事并于贞观八年接替曹操担任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