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这会儿这些人没有敢抢起来,就是因为大将军在这里,在大将军的跟前,这群武将们还不敢太过于放肆。

赵四把小徒弟给他的信塞进去胸口的内袋里,挥开一群围着大钢刀,一个个都想枪指着要的家伙,伸手抓起一把,挥舞了两下,嗯了一声,说道,“是把好刀,走,咱们到外头去比划

比划。”

众人的目光一致看向他们大将军。

“拿上刀,外头去。”赵卓点头,让抢着要刀的两个武将拿上大刀,到外面的武场试刀去,他瞧着这刀不错,就是不知道用起来怎么样。

一群武将们到了外面的练武场上去。

“哐——”

两名武将握着刀在练武场上比武,两把钢刀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音,“好刀!”这刀是越用起来越顺手,两名武将的武艺高强,把大钢刀是耍的虎虎生风,两把刀撞在一起,火光四射,刀刃是半点都不伤。

不得不说,这是一把好刀!

有人说拿旧刀来和这新刀试一试,后面他们又拿以前用的刀和大钢刀比试,大钢刀一下就把以前的刀砍成了两段。

见到大钢刀轻易的就能把旧刀砍断了,大家一阵哗然。

一大帮的士兵们也不操练了,一个个全部都围过来看热闹,把练武场围得水泄不通。

站在营帐门口,并不想去凑那个热闹的章大人,“……”果然他是一个文人,对武将们喜欢的那些东西无法理解,只是,谁能给他安排一个地方去洗把脸睡一觉?

俨然,这些武将们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需要照顾的文官在这里。

章大人:算了,他在这里等一会吧……

这群武将们试完了大钢刀,又去试弓弩,三连弩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三连弩的射程是能和大石弓相媲美,而且三连弩是能同时射出三支箭,能打敌人一个措不及防。

这些小弓弩也是不错,射程是比一般的弓射出去的箭都能射得更远,而且小弓弩箭术不怎么行的士兵也能用,军营中并非所有的士兵都擅射,而这些小弓弩是几乎人人都能用,要是能有足够多的弓弩,组成这样的一支队伍,也不是不可。

赵大将军在心里盘算着,想着回头写信问京城那边要多一些这种弓弩,还有大钢刀也不能少,还要多一点,那个盔甲看起来也还不错,也得多要一点!

在外头试完了东西之后,这些大刀和弓弩都原封不动的还回了大将军的帐内去,尽管有些人拿着钢刀恋恋不舍,不想放回去,最后在众人“你要不放回去,看我们不围殴你”的目光之下,乖乖的放了回去。

先皇驾崩,还在国丧期间,朝中上下的官员们都不能饮酒作乐,所以远在边关的这些将士们也不能在这会儿饮酒作乐,不然就是对先皇的不敬。原本这些武将们还想搞一场篝火晚会,庆祝庆祝一番,最终只能作罢了。

晚上在大将军的营帐内,赵大将军赏赐了去敌营夜袭的那支队伍,一共二十人,人手一把大钢刀,还有一人赏银五十两,“这一次胡军能退,还要多亏了这些冒死去敌营夜袭,收割了敌军大帅首级,这二十把的大钢刀,就将给这二十个勇士,你们都没有意见吧?”

“没……没有意见。”

“没有意见。”

才怪!

这些武将们一个个见着这些大钢刀就差流口水了,这会儿没他们的份儿!

“这里还有的东西,下面会按照你们以往立功的次数和大小,分派下去给你们。回头本将军就给朝廷写信,问皇上要多几把这种大钢刀来,到时候你们,每人都能有一把。”赵大将军自己并没有留着这些东西,全部都分给了下面的将士们。

儿子送给他的信里面,还夹杂着一封妻子写来给他的信。

他刚看了儿子给他写的信,知道了先皇在世之时建造了一座兵工坊,而今这座兵工坊正是他儿子负责!所以这会儿赵大将军才敢许这个承诺,这些大刀,必须多来几把才行!等回头他就给太子……哦,不,如今已经是皇上了,还有儿子写信去,大刀必须是要有,盔甲也不能少,好东西可以多来一点,多多益善!

既然他们大将军都这么说了,这些武将们都欣喜的应下了,一个个都争着说下次有大刀过来,一定要给他们一把!

赵四是带队去夜袭的将领,他自然是得了一把大刀了。

……还有小徒弟让人给他送了几坛子好酒来,黑嘿嘿,这可是比大刀还好的东西啊!等回头他可得躲起来偷偷喝才行。只是不等他躲起来偷偷喝,他的这些酒就被他二哥和其他的武将们发现了,迅速的把他的酒瓜分完毕。

众人还鄙视他,有好东西竟然不敢兄弟分享。

赵四:把你们的兵器都亮出来,和老子打一架再说!

众人抱着酒坛子迅速的跑干净了,谁傻才和军营里里面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赵四爷比武啊!他们是傻吗?

他们都不傻,所以大伙儿一抢了东西全部都跑光了。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04章

夜里,大帅营帐内的灯火还亮着。

赵卓赵大将军坐在灯下,展开了妻给他写的信,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的看了一遍,信上妻告诉他,家中一切安好,两个孩子都听话,小儿子的身子比从前好,长高了,信中说了很多,就是没有提到她自己。末了信的后面有一句:念君安好,盼君归来。妻字,玉瑶。

玉瑶,是他妻的闺名。

真好听……

赵卓一下一下的摸着妻的名字,想起了第一次见到妻,妻芳龄二八,貌美如花,是一群姑娘里面长得最好看的。他那会儿跟个楞头小子一样,见到妻连路都不会走,后来他学会了给妻送花,送东街铺子老杨记的点心,送妻京城时下最流行的话本,送妻……很多很多,到后来他如愿娶了妻为妻。

妻给他生了两个儿子,把两个儿子教的这么好。

一转眼,两个孩子都这么大了。他,也两鬓都有白发了,不知妻的容颜,是否还是那么美丽,还是如他这般,两鬓的发都白了。这么多年来,他远在边关,能回去京城的机会并不多,妻都在京城,等着他、盼着他回去,想到等在京城的妻,想到妻夜里一个人想着他……

妻说,念君安好,盼君归来……

赵大将军深吸了一口气,狠狠的摸了一把眼角。

夜里睡觉的时候,赵大将军把手中的信叠起来,放到胸膛上贴心放着,这封信贴在他的心口,就像是他与妻的心贴在一起一样。

第二天一早,军营里管账的账房现在通知下面各营的军官让士兵分批去领饷银,大营中的士兵们在账房前排着队领取他们的饷银,一个个拿到银子都是捂着口袋,脸上是傻傻的笑,笑的见牙不见眼。

有银子了,真好!

这些当兵的士兵们大多是家里穷,没办法才来当的兵,赵家军不允许士兵抢百姓的东西,军中纪律严明,他们从不拿百姓分毫。

他们这些人这辈子身上还真的没揣过这么多银子,这可是有好几两的银子了。账房现在说了,这只是他们一年的饷银,迟些朝廷还会把拖欠他们剩余的两年多三年的饷银一并发下来,那是多少银子了?

——是好多好多银子了!

见到这些拿着银子傻笑回去的士兵们,赵四嘴角勾起一点笑,眼眶有点发热,说道,“真好。”他们这些人,活着今天还不知道有没有明天,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的都是幸运的。

他们在边关保家卫国,朝廷连他们的军饷都发不下来,他们这些将领们都无颜面对下面的和这些士兵们。本以为是没有希望了,没想到朝廷突然的就给他们补全了一年的军饷,还说后面欠的会陆续发下来。

军营的生活苦,这些士兵们的日子其实都挺不容易。

以往朝廷发不出他们的军饷,军中的将士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安排营里的士兵在这里开荒种地,只是边关这里的土地贫瘠,根本就种不出什么东西来,每年种出的那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全军将士们的咀嚼,没有粮食的时候,全军的将士们一起吃野菜草根的时候都有。

看了小徒弟写来的信,赵四才知道小徒弟为他们西北边关的将士们做了这么多,他们的粮饷能发下来,还多亏了他小徒弟啊,还有这些送来的东西,都是小徒弟的功劳,看来从前没白疼这小徒儿,这徒儿是收得值得。

在边上站着看了一会,见到士兵们一个个拿着银子高兴的走了,赵四也就转身离去,骑着马出了营地。

夕阳日落,雁门关这里的夕阳是最美的,漫天的云霞,云层重重叠叠,旷野无边,望不到

边。

马儿在一旁悠闲的吃着草,赵四躺在山坡上望着头顶的天空,手边放着一个酒袋,酒袋里面装的是小徒弟送来的给他的酒,他自己只留了一小坛子,其他的都分给大伙儿了。

虽说还在国丧期间,不允许喝酒作乐,他们自个偷偷喝一点,别人也发现不了,朝廷也管不到这么点事来。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他就躲在这里喝点小酒,放空脑子什么都不用去想。

“哒哒哒——”

突然的,一匹骏马从天边的那头出现,马背上是身穿异族服装的少年,驾着马往山坡这里过来。

“吁——”

少年勒住了马的缰绳,从马背上利落的翻身下来,远远的他就见到在这里摆着尾巴吃草的马匹,知道是那个男人到这里来了,这让少年的心里感谢欣喜。果然等他靠近了,就见到男人正躺在山坡这里。

听到马蹄声,见到有人来了,赵四只用眼角瞥了一眼往他来的少年,保持着仰望天空的姿势,像是一点都不意外少年的出现。

少年阿祁是草原上游玛部落的小王子,十七八岁的年纪,五官比大成人的长相要更为深邃立体,头发有点深棕色,微卷,眼珠子是棕色的。这个长相有别于大成人,一看就是异族的人

“喂,你怎么不理我。”见到男人不看他,阿祁有些不高兴了。

他自幼就跟着老师学习大成的语言和文化,因而他会说大成的话,只是还带着点他们胡语的口音,听起来有点怪怪的。

见到男人不理他,少年也没有真的生气,他在男人的身边坐了下来,两手抱着膝盖,陪在男人的身边,他侧过头看向男人,眼里带着爱慕,“你好久没来这里了。”说着还有一点小抱

怨。

少年从不掩饰自己对这个男人的喜欢,甚至不只一次向这个男人表达过他对他的爱慕,只是这个男人每一次都只当他是在开玩笑,还说他年纪太小了,他门不合适,这种把他当成小弟弟的态度让他心里感到很气馁。

明明他现在已经长大了!

赵浩只是“嗯”了一声,说道,“你不应该到这里来。”他知道少年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来找他的,但是这里已经是大成的地界,少年跑到这边来并不安全,他这话是为了少年着

想。

但是这句话在少年的耳里听来,是男人并不想见到他。

“你就这么不想见到我吗?你不让我来,我就要来。”阿祁是个有点任性的小少年,不然也不会冒着危险一次次跑到这边来了,就是为了等这个偶尔会出现在这里的男人。他还把保护他的护卫们扔到了很远的地方等他,不允许他们靠过来,他就自己一个人跑了过来。

一听少年说话的语气,赵四就知道少年误会他了,只不过他并没有打算解释的想法,抓起身侧的酒囊喝了一口酒,他问少年,“喝吗?”

“这是你们大成的酒?”阿祁接了过去,就仰着头喝了一大口,末了还伸出小舌头舔了舔嘴唇,“好香。”和他从前喝过的大成的那种一点味道的酒完全不一样,这个酒有一股香味,入口辛辣,好喝!

“是吧,很香。”赵四要了酒囊回去,又喝了一口,骄傲无比的说道,“是我小徒弟给我送来的,我小徒弟亲自酿的酒。”

只给少年尝了一口,他就不打算再给少年喝了。

阿祁见男人不打算再给他了,瞪大了眼睛,问道,“你不给我喝了吗?”

赵四原本是不想再给少年喝的了,一来少年年纪太小,不想给他喝酒,二来是他自个就剩下这么一点酒,再分给别人一半他自己就没有了,所以还真的有点舍不得。但是见少年瞪大了眼睛的看着他,又盯着他的酒囊,大概是少年的这个眼神取悦了他,他又把酒囊递了过去,“再给你尝一口吧。”

“就是你说的那个徒弟吗?他还会酿酒啊,他真厉害。”阿祁听男人说过他有一个徒弟,但是他并未亲眼见过男人嘴里所说的徒弟,在知道这个酒是他徒弟酿的之后,他心里就不由的佩服起了男人那个会酿酒的徒弟,还酿出的酒这么好喝,他问,“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他吗?”“大概会有机会的吧。”赵四这句话明显是在敷衍少年,只不过少年并未听出来。

再给少年尝了一口酒,赵四说什么都不再肯给少年喝了。

见男人不肯给他喝了,阿祁瞪着男人,说道,“你真是太小气了,我们游玛民族有好东西是要和朋友分享的。”

“哈哈哈……我们大成没有这个规矩。”

赵四哈哈大笑,一点都不以少年的指责为耻,反而觉得逗弄少年是一件有趣的事。

两人的认识是一个很巧的巧合,前两年关门偶尔会打开,胡人会入关和大成的人进行贸易往来,当时少年是跟着族人近来关内买卖东西,和族人走散了,被几个大成的人围着,当时他见到了就顺手帮异族少年解了围。

倒是没想这一帮,就给自己找了一条小尾巴,还甩不掉了。

大成和胡人一直都有一些矛盾,两边的人虽说有贸易上的往来,但是时常都会起矛盾和争端。胡人时常在关内闹事,甚至是有胡人入了关内杀了人就跑,所以在后来他们才把关门关闭了,禁止了和胡人的贸易往来。

而因为当初他顺手帮了少年一把,所以两个人就结了缘,后面再能遇上,也是他们的缘分

口作者闲话:感谢冲鸭y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第005章

少年和他小徒弟的年纪差不多,是一个话比他小徒弟还多的人,在身边吱吱喳喳的一刻都不停,不过这倒是为他边关寂寞的生活增多了一点乐趣,赵四就默许了少年出现在他的身边。偶尔他会跑来这山坡上放风,少年就骑着马跑了过来,两人就能见上一面。

赵四不是不知道少年喜欢他,只是他从未把这个当真,这么小的小孩子,哪里知道什么是喜欢和爱。

见西边的云霞渐渐的淡了,知道再过不久太阳就要落山了,他知道这个时候他该回去了,少年也该回去他们那边了。从草地上坐起来,赵四的视线才看向坐在他身边许久的少年,说道,“你回去吧,我也要回去了。”

“我……”见到男人要走,阿祁手快的抓住了男人的手腕,赵四低头看了一眼被少年抓着的手腕,用眼神询问少年还有什么事吗,还有是不是该放开他的手了。

顿了一下,阿祁才想到他想问什么,“我……你,你明日还来吗?”

“不一定。好了,乖,回去吧,最近不太平,你不要一个人乱跑。”赵四从少年的衣着打扮,能判断出少年的身份在部落里面应该是不低。只不过他还不知道少年的身份是王子。

他并不希望少年为了见他一面,冒着危险跑到这边来,草原上最近也不平静,若是少年为了见他一面而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他心里也过意不去。

“你是在关心我吗?”阿祁开心的问道。

赵四并未回答他这个问题,只是对少年笑了笑,笑少年的单纯。

正准备上马的时候,想起了什么,赵四突然的想起少年刚才眼巴巴想要他酒的摸样,想了想,把腰上挂着的酒囊解了下来,扔给少年,说道,“就还剩下这么一点了,送给你吧。以后有机会,再请你喝。”

“好,你要记得,下次还请我喝酒啊。”少年想要的是下一次和男人的见面。

“回了。”赵四翻上上马,示意少年上他自己的马。

两个人分别上了各自的马,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跑,赵四骑着马站在高坡上,见到少年到对面去和他的族人汇合了,他才调转马头,往营地的方向回去。两个人短暂的见了一面,就各自的回到各自的地方去了,下一次的见面,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西边的云霞渐渐的淡去,太阳落山了。

这个时候,边关的消息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呈到了太子的案桌上。

边关传来捷报:赵浩赵将军带兵夜袭敌军,入敌人王帐,夺敌军大帅的首级,烧了敌人的粮草,直接就扰乱了敌人的内部……所以这一场仗还未正式打,胡军就退兵了。

“边关来信,胡人退兵了。”

第二日一早,太子殿下当着朝中百官的面宣布了这个消息,说道,“此次立下战功的将士们当赏,这些都是咱们大成的勇士。”

若非这些冒死去往敌营夜袭的勇士们,大成和胡人这一场仗是避免不了,一旦打起仗来,还不知道要死上多少的人。朝廷这边原本还打算对边关那里派援军过去,倒是没想到,援军都还未出发,这一场危机就先解除了。

这都多亏了在此次战役中冒死潜入敌营,杀死胡军主将和烧了敌人粮草,才使得胡人退兵了。

“胡人退兵了?”

“胡人真的退兵了?”

“太子殿下刚不是说了,胡人退兵了,这事还能有假吗?”

朝中的官员们都还有点不敢相信胡人这么简单就退兵了,纷纷的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边关的问题一直是众人心中所关心的问题,如今知道胡人退兵,不用打仗,一些官员们也不用整日都提心吊胆,担心胡军攻破关门,打到京城这里来。

听到太子殿下说要赏赐边关的将士们,官员们纷纷都表示赞同,这一次是无一人有任何异

议。

这一次边关的危机解除了,无论是太子还是朝中百官们的脸上都明显轻松了起来,要不然这会儿外忧内患,很可能会引起朝廷的动荡不安。而今边关那里不动一兵一卒,就解除了这个危机,这还多亏了边关那里的将士们,这些将士们自是应当奖赏。

早朝结束之后,朝中的官员们从大殿里出来,走路的步伐明显都变得轻松了。

随着边关的消息一起到的,还有他师傅给他写的一封信,李问看过了信,“师傅他……简直是胆大妄为,这简直就是……”这人简直是不把自己的安全当一回事!要万一出了什么事呢?那可是几十万胡军的大营,要被抓到了,肯定是没活命的机会。

还好人没什么事!要不然也没机会给他写这封信了。

就算是没有亲自参与到那个过程之中去,李问都可以想象得到这一场刺杀任务的惊险。

从国家大义的角度来看,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一场战争的解除,能够免去更多的人的牺牲。但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如果他当时在场的话,他一定会阻止师傅冒着危险去做这样的事情。

“还好,能平安回来就好。”知道人平安无事,李问是又担心又想笑,却笑不出来。放下手上的信后,他亲手执笔,写了一篇文章,让人送去报社,要求在今日排版送去刊印,这版报纸要今日就发行出来。

这一天的京都日报加刊了报纸,报纸上刊登了胡军退兵,边关的危险解除的消息。上面还

有一篇文章报道了这一次去往敌营夜袭的勇士们,高度赞扬和歌颂了这些勇士们爱国的行为。

这篇报纸当天一发行出来,还是在京城里面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百姓们都在纷纷的讨论这件事情。

秋去冬来,京城的天越来越冷了。

第一场雪落了下来,整个京城都镀上了一层雪白,银装素裹。

随着年关的接近,年味越来越重了,街上车马行人往来不断,络绎不绝。先皇去世,百姓们的生活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百姓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之中也会聊到边关不打仗了,胡人退兵了。

对百姓们来说,能不打用打仗,朝廷不会征兵,自然就是好事了。

在百姓们的眼里,哪个皇帝能够让他们吃得上饭,过得了好日子,那就好好皇帝。

不过今年因为先皇去世,还在国丧期间,城中的青楼妓院都关了门,不允许开业,不管是朝中的官员们还是平常的普通老百姓们,都禁止寻欢作乐。城中的酒楼客栈都禁止售卖酒水,—旦抓到了都要受罚。

在这种敏感的时期,朝中的官员们都怕一部小心救被上面那一位降职丟官,一旦让人抓到把柄,告到太子殿下的面前去,他们这辈子的仕途都完蛋了。太子殿下看起来总是一脸笑意盈盈的,但是经过了这一场宫乱之后,众人都明白了过来他们这一位太子爷是看似没一点脾气,其实太子殿下才是真正最不好惹的那一位,若不然今日坐在那上面的就不是太子,可能是别的皇子了。

如今坐在上面那个位置的是太子殿下,不过是差一个仪式,太子殿下就能穿上龙袍坐上龙椅了,而现在,太子殿下是等于是他们的君王,是他们的天子,他们日后要效忠之人。自从太子殿下掌握大权之后,原先归于大皇子和三皇子以及四皇子一派的官员们不是被撤官就是降职,调离京城去,这些人下半辈子都不可能再回到京城来当官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朝中的官员们都更要小心为甚。

董贤以年事已高,提出辞官告老还乡,“臣实在是有心无力,不能继续为朝廷效命,臣愧对先帝……”在女儿和外孙去世之后,董贤就知道他们董家应该要退出朝堂,不能再继续留在这京城了,因而不等太子对他发难,他就先提出了辞官,以此来保全他们董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