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5 让日子们写保证书

“这次中科院的实践一号能飞上去,还多亏了九部给的五百万呢,不然还得等到明年。”

“这要是没了卫星,咱们这火箭还研究个屁啊。”

王老说出心里话,钱老皱眉坐在椅子上,一时间不知道该咋说。

东方红上去了,但实际意义远比不上象征意义。

最起码在他看来,现阶段就是如此。

不仅是东方红,就是先前发射的实践一号,其主要目的也是科学探测,为后续实验填补空白。

在当下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很多地方都吃不饱饭的时候,谁还会拿出这么多物力来支持科学探测?

探测了有啥用?

要不是九部突然搞出来一个卫星电话,让上面一些人意识到卫星的用处,估计后面的路会更难走。

沉吟片刻,钱老再次看向王老,“你到底想要干啥?”

王老也不瞒着,随即问道,“中科院那里,你听到什么消息没有?”

钱老动作一滞,随后皱眉说道,“你说的是卫星通讯?”

王老点头,“对。上次老曲,老于他们直接去了九部,就是为了卫星电话通讯的事。”

“我听说,他们可是给九部抽调了不少人呢,那可都是大学生啊,九部这次赚多了。”

王老一副羡慕神情,然后又神秘说道,“而且我有小道消息,这次舰船出海就是实验这种卫星通讯。”

“听说效果还不错,他们已经准备向上级建议研究通讯卫星,我估摸这事啊,要么是中科院,要么就是九部了。”

“不过我听说中科院那边好像进展的不是很顺利,倒是九部这边不温不火的,看不出门道。”

王老说到这里,钱老也知道内情,于是开口解释道,“卫星通讯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只凭借一颗卫星有些局限性,想要优化好了,我估计最少也得三颗卫星,而且还是那种专业通讯的!”

“而且这种卫星的要求,消耗的资源是当下‘实践一号’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你觉得中科院有这能力吗?”

听到钱老这样分析王老脸上的兴奋少了一半,“一颗卫星就这么贵?还最少三颗?”

于是钱老在纸上画了一下,简单说了下,王老立马恍然,“我说为啥中科院不顺利啊,这一颗卫星都花了好多钱,要是三五颗上去,还得维护还得保养的,谁耗的起啊!”

钱老没去指正王老话里的问题,专业的知识跟他说了也没用。

只是开口问道,“这跟你派老冉去有啥关系?”

王老坐回原位,随后无奈说道,“我原来琢磨着中科院不搞的话,指不定九部能搞,说不定他们俩合作搞也可能。”

“毕竟国内也就他们两个有着技术,而且卫星电话这玩意,放弃不是那小子的作风。”

钱老一听就明白了,随即接话说道,“所以你就想着,让老冉打前阵啊。”

王老笑笑,然后辩解道,“我这是重视人才啊!”

“他这次回来,资历有了,政绩也有了,单独带个团队负责卫星的发射,没问题吧。”

“再说了,你不是也说卫星给导弹提供引导会更好吗?”

“老钱,我可是一心为公啊!”

钱老听了直接起来往外走,“就当我信了吧!”

王老扭着脸,“什么就当信了啊,本来就是这样啊…”

“哎,等会儿,这年货你还没拿呢…”

看着钱老回头拿起年货往外走,王老的心里就嘿嘿笑着。

这次,跟着九部哪怕吃不上肉,也不会饿着肚子啊。

九部。

杨小涛挂断电话后却是眉头一皱。

这件事最怕的就是拖,时间长了就容易出变故。

对于小日子的公关能力杨小涛还是很有感触的。

那可真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啊,要新奇给新奇,主打的就是全身心的满意服务啊!

杨小涛倒是不担心冉父,毕竟这位岳父大人在西北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都坚持本心,这点糖衣炮弹估计连皮都蹭不破。

他担心的是这次调查组的另外两个。

毕竟所谓的三方调查,只要两方同意了,那不就得少数服从多数嘛。

“估计最后就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了!”

杨小涛对合众国跟联盟没抱太大希望,但心里琢磨着怎么借这次事情,让小日子更加难过呢。

‘最好是给出具体的惩罚。’

心里盘算一会儿,杨小涛还真想到一个办法。

没记错的话,小日子在六七十年代算是经济的腾飞时期。

对外贸易与国际间的合作就是这其中的重中之重。

而这贸易中的核心,就是以照相机、复印机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

如果将这只翅膀给折断的话,不说让它们飞不起来,最起码也要往后延退个几年吧。

想到九部刚刚成立的复印机项目,杨小涛眼中就多了一份狠厉。

本着凡是能够给小日子添堵的事,都是好事。

哪怕损人不利己,也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