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 太子丹出逃 一更。

张耳一时的投机,救下了政儿的故人,让政儿幼年时美好的回忆,在追忆时没有变成惘然。朱襄不仅不应该责怪他,还应当感谢他。

所以朱襄才叹气。

运气机遇,真是让人羡慕不得的事。张耳如他前世那样,总能有意无意地在人生的转折点上做出正确选择。

“你可在那农人家中择一幼子为徒,带他一起学习。若他能学成,你和他两家将来都在秦为官,传到后世也是一段佳话。”朱襄道,“就算他家幼子愚钝,能学些识字算术,也比什么都不学强。”

张耳松了一口气,立刻道:“草民会收他为义子!”

朱襄淡淡道:“之后怎么做,你自己选择。你无意间得到了这个机遇,就好好珍惜。我希望将来能在咸阳学宫见到你。”

张耳激动不已:“草民绝对不辜负朱襄公教诲!”

他恨不得狠拍大腿,原地蹦起来转几圈!

虽然朱襄公只是给了他一个邯郸学府的名额,没有给他太多好处。但只要在朱襄公面前挂了名,他就相当于在秦王面前挂了名!只要他真的有本事,就一定能在秦国为官!

这世上有本事的人难道少吗?大部分人,都只是缺一个在贵人面前展露才华的机会。

他现在得到了这个机会,只需要勤学苦读,不知道羡煞多少人!

张耳激动极了。

他决定一定要好好培养那个农人的孩子,最好是结为亲家。

只要他们两家能出几个人才,张家就能凭借这则“佳话”在秦国站稳脚跟。

张耳出身不高,他这种贫寒士子就是这个时代所说的“庶民”。若能跻身秦国朝堂,他就阶级跃迁了,怎么会不激动?

朱襄赠送给了张耳几卷咸阳学宫的教材。

张耳摸着纸做的书本爱不释手。

纸在秦国世人阶层已经普及,但在六国却是稀罕物。谁能有一册纸做的书本,一定会开宴会炫耀。

张耳决定把朱襄公赠送的书本像供奉神灵那样供奉上。

考试时拜朱襄公赠送的书本,肯定比拜神灵祖先有用。

秦王政幼时小帽子的事就这么解决了。

朱襄新认识了一个历史人物,得到了一颗心的好感度,抽到了重复的香料。

他将来应当是与张耳不会再有太深的交集,一颗心的好感度就顶天了。

张耳这件事后续的影响,只是让朱襄想到了汉初那一群人。

这时候魏国灭亡之前,刘邦的祖父应该是沛县县令。现在魏国刚灭,刘邦应当还在沛县。

朱襄萌生出去见一见幼年时刘邦的念头,但随即将其掐灭。

他现在很忙碌,没空带孩子。

魏国也会建立学院学府,以刘邦的出身,肯定能进入沛县学院。

如果刘邦真的有本事,他将来会在咸阳学宫见到他,不用去特意改变刘邦的人生轨迹。

朱襄又想到了吕雉。

吕雉的家世其实和刘邦差不多,虽然比刘邦多几代的积累,但家中目前没有实权官职。她家若没有遇到仇人,她肯定会在十五岁之前就出嫁。

朱襄也没想过干涉吕雉的人身轨迹。

政儿和扶苏的后宫中以六国贵女为主,吕雉的出身不够格。而且吕雉姿容不是绝色,就算勉强进入秦国宗室后院,也难以争宠。

退一万步,吕雉有了儿子,以政儿的性情,谁敢在后宫露出干政的倾向,那就是满门消消乐大套餐。

吕雉若配得一普通士人,与其一同在地方为官,有雪姬的榜样在,她或许能凭借自身才能,为自己赚取爵位,在青史留名。

朱襄还想到了可能还没出生的韩信,想到了与韩信、张良齐名的萧何。

萧何肯定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进入咸阳学宫,就是不知道韩信那个天真的脾气和战五渣的武力能不能熬出头。

还有项羽。

项羽也还没出生。不知道他的母亲在楚国,还是已经被掠去了秦国。

朱襄不打算去寻找他们任何一个人。但张耳会突兀地出现在他面前,他预感其他历史名人大概也会崭露头角。

他算了算时间,政儿刚当秦王不久,汉初名人居然大多已经出生了。

时间过得真快。

时代和时代之间的间隔,也真是小。

大概是对时光如梭的感慨,朱襄心里有了些许怅然。

但怅然在雪姬推门进来时就消失了。

“良人,今日要去巡视田地吗?”雪姬问道。

朱襄道:“要去。你想一同去?”

雪姬开玩笑道:“若论种棉养桑,我恐怕比你厉害。”

朱襄笑道:“那当然。走,一起去。”

夫妻二人戴上遮阳的斗笠,一同骑马出门。

“我这条路我们曾经走过。”雪姬怀念道,“那时还没有政儿。”

朱襄抱怨道:“政儿存在感太强,我现在对这个地方的回忆,全是政儿坐在我脖子上死沉死沉的模样了。”

雪姬捂嘴笑道:“谁让你非让政儿坐你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