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荀子献计谋 二更合一,295w营养液……

荀子笑着摇摇头:“和荀翁说实话。”

秦王政脸上的严肃表情垮了:“荀翁,赋税肯定免。至于徭役和兵戈……咳,在农闲的时候征发平民在家乡附近修水渠修路是为了平民好,不算徭役;各地秦军剿匪,也不应当算兵戈。”

荀子笑着叹气:“可以,你心中有数就好。只有这样?地怎么分?”

荀子一下子问到了重点,秦王政在心里叹了口气。

“寡人定要兑现军功。”秦王政道,“然后重新编撰户籍,分地。”

荀子道:“地哪里来?”

秦王政道:“宗室之地。”

荀子道:“不够。”

秦王政无奈道:“荀翁……”

荀子道:“六国卿大夫的地,你会全部收走,然后给他们重新分地,是吗?”

秦王政板着脸道:“如果他们肯在秦国做官,也可多留一些地。”

荀子摇摇头:“你这会掀起很大干戈,不能这样做。”

秦王政道:“军功必须兑现。”

朱襄给秦王政说了“未来之事”后,与秦王政自己在梦境中的记忆相对应,秦王政察觉了自己统一天下后最大的失误——田地分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安抚天下士人,命天下人自实其田,放弃土地再分配的后果不仅是六国旧贵把持地方,还寒了为秦国征战的兵卒的心。

秦始皇对此的应对是北伐匈奴,南征百越,蛮夷的地可以随便分配,能够偿还军功拖欠。

然而,以朱襄的话来说,秦始皇的地理地质和农学都学得不好。北边干旱,南边瘴气,环境都十分恶劣,分那里的地不是奖赏,是流放。

秦兵要的是东方肥沃土地,是要去中原享福,不是立了功还被流放到北边南边受苦。

何况南征北伐又多了许多徭役兵役,立刻军功本来不仅能分得田地,还能免除徭役。这承诺又被毁了。

秦皇失诺秦人,秦人便让秦皇失去天下。

这“秦皇”不是单指秦始皇,而是指秦朝的皇帝。秦始皇也罢,秦二世也罢,这是秦朝皇帝和秦朝子民的约定,是国君与民心。

朱襄告诉秦王政,后世刘邦得到天下之后,就吸取了这个教训。

刘邦在一穷二白连拉车的同色马都凑不齐,国内有异姓王虎视眈眈,北方有匈奴蠢蠢欲动的处境下,仍旧先咬牙兑现了所有跟着他征战的关东关中兵卒的田地。

同时,刘邦还给留在关东安家的兵卒免六年徭役,给愿意去关中安家的兵卒免十二年徭役。

在皇位之外的事上,刘邦都很讲义气,哪怕是对兵卒。

这是秦王应该学习的地方。

秦王政深以为然。

他首先是秦王,然后才是秦始皇。所以夺得天下之后,他应该先给跟随他南征北战的秦人好处,才能惠及天下人。

这就是舅父所说的“基本盘”。

秦始皇对功臣很好。但因为他从质子到太子再到国君,都没有机会接触到比他地位更低的人,所以他没有看到普通的黔首,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功臣,于是犯下“君欺民”之错,降低了自己的声望和秦皇的威仪。

秦王政当效仿某“真·秦二世”,首先让秦人吃饱了,再说安抚六国的事。

所以就算要大动兵戈,就算要再拉着秦军统一一遍天下,秦王政也要兑现承诺。

他相信,只要自己这样做,无论六国旧贵复叛多少次,大秦的军队依旧能将他们轻松碾碎。

但荀子应当是不愿意再动兵戈的,所以秦王政故意没有说清楚。

可荀子一直追问,唉。

秦王政看着荀子的眼神中带了些埋怨:“荀翁知道寡人会如何做,也必须这样做,何必逼寡人与荀翁吵架。”

荀子瞪了这个说着说着就要向长辈撒娇的孩子一眼,道:“谁要和你吵架,说正事!”

秦王政道:“寡人所说就是正事。”

荀子瞪着秦王政,秦王政理直气壮地看着荀子。

荀子叹气:“唉,我不是说你不应该做分地的事,而是你这样做太直接,你可以委婉一些。”

秦王政问道:“荀翁有何更好的提议?”

荀子道:“朱襄在南边开辟了许多田地,常抱怨田地肥沃,但人力不足。你可用南秦田地换中原田地,让他们迁徙到南秦去。”

秦王政皱眉:“但若是这样,他们会不会令南秦动荡?”

荀子笑道:“世卿贵族的田地并非一家一户所有,而是一族所有。你令家中有才或曾经为高官者来咸阳,然后遣散他们的宗族去南秦。”

秦王政想了想,明白了荀子的意思:“把他们的宗族打散?”

荀子道:“只要宗族散了,人心也就散了。一些田地而已,王可以慷慨一些。现在天下很大,人丁很少,王现在不缺田,只是不能让他们聚集起来。”

秦王政笑道:“南秦经过舅父多年经营,富庶之名响彻天下。寡人迁徙他们去南秦,是礼待他们。”

荀子道:“确实是礼待。但要你先做出夺走他们田地的动作后,再让其他人劝谏,假装退后一步,这才叫礼待。”

秦王政心中感叹无比。

不愧是荀翁。荀翁若是再年轻一些,他当让荀翁完全接手相国之责。

儒家在和平年代,确实很有用处,怪不得后世都是儒皮法骨。

秦王政道:“那就依荀翁之计。”

秦王政想了想,道:“优待六国旧贵的上书,就由韩非来吧。”

荀翁道:“那赵国的春平侯不还在咸阳无所事事吗?他就算无才,只要能识文断字,一些普通官吏按部就班的工作总能做。也该让他出现在朝堂,分担韩非的压力。”

秦王政道:“寡人采纳了韩国的宗室和赵国的宗室的意见,可见对六国宗室并无恶意。六国宗室若有本事,寡人很欢迎他们入朝为官。”

荀翁满意地点头:“为王者,当有如此心胸。”

果然不愧是他从小看到大的孩子,一点就通。

……

时至七月末,朱襄又得到了秦王政的信。他看到荀子和秦王政合谋之计,不由失笑。

换地啊。

下次是不是也要让豪强轮流去给秦皇守陵,来个“五陵少年”了?

他那个历史中,是汉朝摸着秦朝过河。在这个世界,该轮到秦皇摸着汉皇过河了吗?

如果让另一个世界的汉朝皇帝知道……他想起汉朝是唯一一个皇帝让史书大肆吹捧自己的对手,认为把敌人捧得越高,越显得自己牛逼,而不是抹黑对手的朝代。以汉朝皇帝,特别是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大概只会得意洋洋吧。

反正当不了皇帝的又不是我这个世界的刘邦,但秦始皇学的可是我刘邦和我的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