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论迹和论心 二更合一,霸王票加更。……

秦国在这时组织抗灾,朱襄以迷信对迷信,行剿匪“灭神”之事。四月化冻成了朱襄的功劳,楚地丰收成就了秦国的仁名。

原本楚国士人因楚王启之死和项燕的反抗,是六国中反秦情绪最高的国家。

经历了这次寒冻灾害后,楚国平民最先对秦国归心,士人的反抗情绪也被削减。

再者寒冻灾害让楚国各地都缺粮严重,反抗势力自然也缺粮。他们要么饿死冻死在这场寒冻灾害中,要么去抢楚国平民的物资,然后被朱襄剿灭,成了朱襄声望的踏脚石,也成了秦国仁名的踏脚石。

这场寒冻灾害对楚人来说是灾难,但对秦国来说正好。

只要明年再丰收一次,楚人家中有了余粮,秦国在楚地的统治就会变得顺利。

朱襄原本在思索楚地之后的事,感慨这对秦国竟然是一场机遇。

而后他在一阵秋季寒风中惊醒,风吹得他一个寒颤。

他居然冷漠地计算这次灾害的利益,还为其欣喜。

“在南秦的时候,我会为了楚人遭遇饥荒落泪难受。”朱襄平静道,“现在我亲眼看到楚人的灾难,他们在我心中却只成了文书中的一串数字。我虽还在做救灾之事,但内心似乎已经变得不同了。”

李牧果然如朱襄所想的那样,只静静倾听,没有出声安慰。

朱襄道:“或许是身居高位太久,或许是我手中已经掌控了太多人的生死。我虽时时刻刻自省,却还是难免有了变化。”

他深呼吸了一下,自嘲道:“虽说君子论迹不论心,若只论迹,我还是原来的我。但那是旁人看来。对我自己而言,当我用‘论迹不论心’为自己开脱的时候,就走入了歧路。”

李牧这时候才问道:“那你想如何改变?”

朱襄摇头:“我不知道。至少,我的心就算发生了变化,我的行为也不能改变。待政儿当了秦始皇之后,我会继续行走在民间,与农田和农人为伍。或许我心里会向往富贵悠闲,但我必须抑制住自己心中的向往。”

李牧摇头:“何必?这天下又不只是你一人的天下。”

朱襄道:“这世上有只能我做得到的事,在这些事上,这天下就是我一人的天下,是我一人的责任。”

李牧道:“朱襄,你何其狂妄。”

朱襄大笑道:“你可别说我,灭楚一事,明明可以和其他人配合,你非要自己来灭,你不也狂妄?”

李牧再次摇头:“我和你不同。”

朱襄道:“并无不同。你只是因为有王翦,有廉公,还有其他人能做到你现在能做的事,你才如此悠闲。待事只有你能做成,那你就算违抗国君的命令,也会坚持到底。”

李牧没有回答。

他本想说不一定,但或许朱襄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朱襄确实比他更了解他自己。

赵国那位武安君李牧被杀,不就是这个原因?

赵军和秦军已经对峙数日,赵王却要临阵换将,李牧明知道朝中是个什么情况,也抗诏不遵,导致身死。

李牧拼那微小的说服赵王的希望,不就是因为他知道除了他,赵国无人有打退秦军的希望。

“独我能”,就是独我的责任。

这就是才高者的“狂妄”。

“你既然想继续吃苦,那就继续吃苦,别的人也劝不住你。只是雪姬身体不好……”李牧顿了顿,“你还是劝说雪姬别再到处走了,好好留在咸阳照顾政儿。”

朱襄道:“我能劝自然会劝,但若雪姬认为她更愿意在外行走,那我也……”

朱襄松开缰绳,摊手耸肩:“我能奈何?”

李牧道:“你就不怕雪姬病逝?”

朱襄道:“我很怕我身边的人离我而去。但我已经经历了许多次的离别,知道他们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不能因为我的害怕,去阻止他们的追求。”

李牧只能叹了一口气,不再谈这件事。

现在朱襄和雪姬身体还成,他所思虑的事还遥远,为了心情,索性不想了。

朱襄和李牧聊着天,回到了城中。

雪姬牵着小扶苏走来,成蟜跟在雪姬身后。

“唉,怎么脏成这样?赶紧去换衣服。”

朱襄本来很开心地想要给雪姬一个久别重逢的拥抱,雪姬却脸色一变,先挡住想要向朱襄怀里扑的小扶苏,然后嫌弃地挥手驱赶朱襄。

朱襄脸色一垮:“雪姬,这么久没见,你怎么嫌弃我?以前你不是这样。”

雪姬连连挥手驱赶:“你这么脏,会把扶苏的衣服弄脏,快走。”

朱襄:“……”

成蟜捧腹大笑:“舅父啊,有了扶苏后,你的地位下降了。”

朱襄瞥了成蟜一眼,也不由笑了。

“好吧,现在我们家扶苏地位最高。”朱襄乖乖去洗澡换衣服。

待他梳洗完毕后,雪姬才重新和朱襄拥抱,并把胖乎乎的小扶苏塞进朱襄怀里。

小扶苏眉头一皱,满脸不满:“你是谁!怎么能抱我!”

朱襄疑惑:“我是你舅翁啊。你之前不还想往我身上扑?”

小扶苏道:“舅翁?”

他歪头,道:“我以为你是坏人,所以想保护舅媪,揍你!”

说完,他就捏紧肉拳头,给了朱襄肩膀砰砰两拳。

朱襄:“……”

他不敢置信地看向雪姬:“雪,你是不是把扶苏教坏了?扶苏怎么这么暴躁?就是政儿这个年龄,也不喜欢揍人啊。”

雪姬理直气壮道:“胡说,政儿这个年龄不是常常捶你的肚子?”

朱襄:“……”好像还真有这回事。但捶舅父的肚子闹着玩,和看见一个陌生人就挥舞着拳头扑上去,这能一样吗?!

朱襄开始头疼。雪姬不会真的把扶苏纵容坏了吧?

他之前风餐露宿,不能好好养育扶苏,所以将扶苏交给雪姬带回南秦。雪姬对政儿较为严厉,朱襄以为将扶苏交给雪姬带一定没问题。

现在看来,孙子和儿子是不同的。看来他得亲自教养扶苏了。

朱襄有些没信心。他知道自己过于宠溺政儿,幸亏有雪姬在,政儿才算进退有据。以前他很难对政儿狠心,现在他估计也很难对扶苏狠心。两个纵容的长辈,会把扶苏教成什么模样?

以前还有荀子帮忙训斥政儿,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