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吴节此举,难道他在一瞬间就已经打好了腹稿,这才流畅地写下去。

一篇八股文章,只一刹那就想好了,即便是七步成诗的曹子建也不过如此。

这个吴节,难道真是天生的怪才?

文同知深深震撼。

同样感到震撼的还是同期的考生,吴节正好坐在小广场的正中,被一圈考舍围在正中。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超过两百人同时看到。

没有人敢于动笔,甚至没有人磨墨,就那么盯着吴节看。

只觉得天地之间只吴节一个人在苍茫的晨曦中,深沉的黑色中高袖回舞,极像一个从滚滚汉字长河里跃将而出的文字,不断变换,与神同行。

是的,汉字最早只被掌握在祭师手中,刻在甲骨之上,是用来与天地沟通的,自然而然就带着一股魔力。

而吴节在这片亘古一般的夜色中,就是那一颗即将发出光芒的文魂。

“行道之人,一朝之忿而斗焉,以忘其身,是以气也。方其斗也,不知其身之为小也,不知天地之大,福祸可畏也,然而是气之不养者也。”

这是承题。

“不养之气横行于中,则无所不为而不自知,于是有进而为勇,有退而为怯。”

这是起讲。

然后是“其进而为勇也,非吾欲勇,不养之气盛而莫禁也;其退而为怯,非吾欲怯也,不养之气衰而不敢也。”

如此文字,已经大大地高出了同时代人一大截,足可比肩张居正、王阳明这样的八股文大家,甚至尤有过之。

至少,明朝的人写不出这样的文章。非关水准,而是没有那种经过唐风浩瀚、宋韵典雅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