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不是别人,正是李自成派出与左良玉联络的使者,中年文士为大顺朝的军师,在北京被李自成封为吏部侍郎和文谕院院长的顾君恩,那名劝他的壮汉则是负责保护顾君恩的大将谷可成。
顾君恩摇了摇头:“将军不用再劝,我意已决,倒是要连累将军和诸位兄弟了,顾某实在过意不去。”
谷可成叹惜了一声:“先生说哪里话,既然先生都能不顾生死,我等贱命一条又有何可惜,也罢,等于见到明军,诸位兄弟都打起精神,休让他们小瞧了我们大顺。”
顾君恩在崇祯七年就跟随李自成,其间多次献计献策助闯军脱离危险,当年顾君恩刚投靠时,不久便遇上李自成被明军陕西总督陈奇瑜困于车厢峡,正是用顾君恩之计闯军才出峡复振,只是在李自成先后收宋献策、牛金星等人后,顾君恩又多次与李自成意见不合,地位才有所下降,但在闯军老卒中,顾君恩的声望却比宋献策,牛金星等人要高得多。
谷可成话一落,数十人一起用低沉的声音回道:“是,将军。”一个个挺直了胸膛。
顾君恩奉命与左良玉联络,最理想的情况是让左良玉答应共抗清军,如果不能,至少也要让左良玉同意买粮食给关中,只是顾君恩一行千辛万苦到达武昌后,才发现武昌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左良玉早已起兵南下。
顾君恩顿时陷入左右为难中,回去吗,任务没有完成,关中数百万民众,数十万军队挣扎在饥饿旁边,如果搞不到粮食,关中非但普通百姓要饿浮遍地,就是大顺军数十万军队也可能瓦解。
不回去,左良玉已经不在了,最主要的是武昌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左军临走前连城外的稻子都放火烧的差不多了,大顺军无法南下就食,左良玉倒是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把火竟然会让大顺军无法从武昌得到补给,否则在得知左军南下后,大顺军肯定会就势占领武昌。
就在顾君恩不知如何是好时,左良玉全军覆灭的消息传来,不用说顾君恩,就是与顾君恩同行的那些大顺军将士无不觉得难予致信,大顺军在早期可没少吃过左良玉的亏,虽然后来左良玉变得怯战起来,大顺军对左良玉还是颇有顾忌,毕竟左良玉算得上兵多将广,若非如此,李自成在受到吴三桂追击后,也不会与左良玉相安无事,直接老实退回陕西。
可是这样一个颇有实力的军阀却在起兵不到一个月就被大明皇帝御驾亲征打败了,这实在让他们感觉到意外。
顾君恩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见一下大明皇帝,随行的大顺军都以为军师疯了,大顺军攻占了北京,逼死崇祯,身为大顺朝重要的官员跑去见大明皇帝,岂不是自寻死路,只是顾君恩决定之事,其他人无法劝动,只得一同跟着顾君恩来到安庆。
“启禀皇上,我军抓住了一伙奸细,他们自称是闯逆的使者,要求见皇上。”冯可宗向皇帝禀道。
“闯逆的使者,李自成?”王福大为惊讶,大明的士绅官员对李自成可是恨之入骨,许多人还对吴三桂借清兵击败李自成大声叫好,若不是王福改变历史,现在的弘光朝已经派出使者携带大量礼物去北京执行借虏平寇之策了,没想到李自成的使者竟然敢来见自己,也算得上胆大包天了。
见皇帝沉吟不语,冯可宗会错了意:“皇上万乘之躯,岂是这些流寇想见就见,这些流寇不知死活,索性砍了算了。”
“慢,为首之人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