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要去的地方依然是军器局,从第一次到军器局后,王福几乎隔三岔五就要往军器局跑一场,防止军器局出现什么偏差,有王福的指点,加上军器局技艺精湛的工匠不少,流水线生产很快就搞得象模象样。
王福骑术渐精,差不多半个多时辰后,跑得大汗淋漓的一行人就到了军器局的门口,军器局的人对皇帝突然到访已经习以为常,见到皇帝过来,一边拜见,一边派人通知宋应星、陈瑞、戴忠全等人来了迎接。
“臣等拜见吾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位爱卿请起。”王福笑吟吟的看着众人,随着军器局的进展顺利,王福的心情也越来越好,眼下军器局燧发枪已经达到日产一百支的水平,而且随着工匠的熟练程度,到下个月,预计可以翻一倍。只要有一年的时间,五万近卫军就可以全部换上燧发枪。
“谢皇上。”宋应星等人连忙起身。
“陈爱卿,地雷、手雷制作得如何?”
这两样东西即使在二十一世纪依然没有退出战争,地雷被称为穷人的武器,而手雷更是弥补火枪近战威力的最佳武器,从流水线生产成功之后,王福就命令陈瑞带着工匠全力研究,改进这两种武器。
地雷、手雷都可以追溯到宋,在大明已不是什么秘密,地雷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了,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中有记载了一种压发式地雷的制法,焦玉将之命名为炸炮,《火龙经》记载炸炮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而编注于天启元年的《武备志》更是记载了10多种地雷的形制及特性,并绘有地雷的构造图,其材料多种多样,石、陶、铁均可。
手雷也是如此,《武经总要》中,已载有霹雳火球、蔟藜火球、毒药火球、烟球、引火球等多种可用手投掷的弹药。明初,大明军中又装备了一种铁壳爆炸性火器,军士将之命名为震天雷,震天雷用生铁铸外壳,形如罐子、合碗等不同样式,内装火药,留有安放引线的小孔。点燃后,火药在密闭的铁壳内燃烧,产生高压气体,使铁壳爆碎伤人,除了威力外,已经和数百年后的手雷相差无几。
这两种武器本来都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奇怪的是在辽东战场上却没有大规模的运用,王福一度以为大明没有这种武器,结果一提出来,几名老工匠马上就从军器局的库房中找到了实物,品种让王福看得眼花缭乱。
只是一试威力,却让王福大失所望,地雷埋在地下,马匹一踩上去,砰的一声大响,泥土翻飞,看似威力惊人,其实最多只能炸伤马腿,对于马上的骑士毫无影响,要伤马腿的方法多的是,可以用铁蒺藜、最便宜莫过于挖陷井插竹签,还可以就地取材,又何必携带地雷。
至于霹雳火球、蔟藜火球、震天雷,也存在一个威力的问题,还有就是这些武器都需要点燃引信后才能抛出去,速度太慢,当骑兵冲过来时,即使将火器取出来,也有可能来不及点火,或者点火后来不及丢出去。
初时这两种武器由于爆炸后又是烟雾,又是巨响,对马匹还有震摄力,只是等马匹熟悉这种声音后,这两种武器就成了鸡肋般的存在,辽东战场上才末见发挥出什么威力。
眼下王福要将这两种武器的作用发挥出来,必须对两种武器改进,地雷只需增加威力就可,手雷不但需要增加威力,而且要抛弃以前那种点火方式,改为后世的那种拉线式引爆。
要想增加武器的威力,一种是增加装药量,一种是改进火药的性能,增加装药量武器显得太笨重,只有从改变火药性能上下功夫,要想短时间做出后世威力更大的火药,基本上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