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末将以前听别人念过的。”这个黄石可不敢胡吹。
古文没有标点,给文章断句是一个文人的基本素养,而做词赋诗则是高级技巧,两者差不多相当于识字和写博士论文的关系。一个断句都不流畅的现代人,哪怕一口气扯出再好、再多的诗词,也肯定会被认为是抄的。
就好比现代人看到一个不识字的人,手里拿着再多的一流书法作品,也肯定知道不是他写的,而只可能是偷来的。黄石前半辈子一直用标点符号,虽然在这个时代适应了几年,但他断句还是很生硬,所以也没胆子去扯什么诗词。
“噢,谁的诗,叫什么名字?”
黄石耸了耸肩:“末将也只是记得内容,名字早就忘了。”
“原来如此,三千里外觅封侯,三千里外觅封侯。”毛文龙把这句诗反复念了几遍,他的理想就是封侯,不过这个志向他并没有在军中宣扬,此时整个东江只有黄石借助历史知识看穿了他的内心。
“黄游击的理想是封侯么?”毛文龙冷不丁地发话问黄石。
“小子狂妄,让毛将军见笑了。”黄石大言不惭地认了下来。
“原来黄游击有这样的志向啊,”毛文龙微笑了起来,这笑容里充满了友善,给人暖洋洋的感觉:“了不起!”
这笑容让黄石心中一喜,他字斟句酌地说道:“末将曾经是个乞丐,气运不济的时候靠给人算命糊口。”
这两句话出口以后,黄石注意到毛文龙的表情变得微妙起来,历史上记载少年时代的毛文龙穷困潦倒,也是靠算命、要饭为生。
“让毛将军见笑了,所谓算命就是骗一口饭吃而已。如果没有算命的生意,小人就沿街乞讨,饥一顿饱一顿,勉强不饿死,但是小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也一直有着建功立业,封侯拜将的理想。”
孔有得听得哈哈大笑,而毛文龙则微笑着摇头不已,右手无意识地用手指敲打着面前的桌面,他想起自己落魄的时候就对亲戚口出大言:不封侯、不罢休。被亲朋引为奇闻,讥笑得体无完肤,当时简直被臊得要钻到地里面。
黄石继续说下去:“建奴叛乱,王化贞大人要人潜入建奴军中作习作,众人皆畏惧不敢前往,而小人虽然知道这任务九死一生,但是却欣然领命,因为富贵险中求啊。”
孔有德赞了一句:“兄弟果然好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