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不知新及第进士对于此宴是否满意,益之,你去看下苑内的情况。”赵祯微笑吩咐道,对自己的心情不加掩饰,作为天子,国家大事不能由凭由心,只好在小事上随心所欲了。

皇帝的吩咐,张若水自然不敢怠慢,行礼之后立即疾步而出,才走出去片刻,却见他又匆匆忙忙走了进来,脸上却多了丝笑容,不等赵祯垂问,张若水已经恭敬说道:“启禀陛下,苑中进士举杯畅饮,欢快愉悦之极,而且雅兴勃发,正在切磋诗词呢。”

“切磋诗词,如此甚好。”赵祯眼睛一亮,有几分喜悦之色。

如果说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是为了巩固政权,那除此之外,历代皇帝天性也喜好读书,宋太宗行军打仗之时,每攻破城池,必先搜集古籍以睹为快,即位之后,依然不改初衷,而真宗受到影响,也是喜文胜过习武,而仁宗赵祯显然也是继承祖、父的爱好,对于诗词歌赋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他还有一个功绩,第一次开创性的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经书合在一起并称为四书,成为官学的教材,也是从那时候起,才能四书这个词汇出现。

“既然如此,你可曾带回他们所作诗词?”文彦博饶有兴趣问道。

“不敢劳文相提醒。”张若水微笑从衣袖取出一卷帛纸,恭敬说道:“门下已经带回三甲鼎所作诗词,供陛下圣览。”

有句话叫做三足鼎立,三甲鼎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的别称,能在万千举子之中名列前三,自然引得天下人瞩目,觉得用代表权力象征的鼎,才能述其荣耀。

“不必了。”赵祯微笑摆手道:“你当众吟诵即可。”

“门下遵旨。”轻微行礼,张若水微笑,轻轻展开纸卷,沉吟了下,悄悄环视四周,见众人的注意都在自己身上,心里有些微得意,面露笑容,高声诵读起来:“状元冯京所作之诗云,圣主临轩士袖然,曲江花底宴群贤。九天日月开清照,四海豪英看广延。秪合致君上尧舜,不应侔德止宗宣。草莱忧国从今始,记取云章第一篇。”

“此诗甚妙。”话音刚落,权贵们连声叫好,废话,将皇帝比喻成为圣主,上古尧舜之君,谁敢说不好。

“那是祖宗们的恩泽,岂是朕的功劳。”赵祯谦虚不已,眼睛里尽是掩饰不住的笑意,心中也有几分自我陶醉起来,在这个时候,除了少数耿直的臣子默不作声外,其余权贵纷纷识趣的奉上阿谀奉承之言。

“不愧是今科状元,逢此喜庆之时,也没忘记忧国之志。”秀美的蛾眉不易察觉皱了起来,沉默少言的曹皇后轻启红唇,开口说道:“如果众人皆有此心,天下何愁不能实现三代之治,陛下也可与尧舜圣君一样流芳百世。”

言下之意,现在的赵祯还没有这个资格能与尧舜相提并论,不仅狂白马屁的权贵回过神来,纷纷闭口不语,就连赵祯脸面上也露出些微尴尬之意。

眼睛掠过一丝赞赏,文彦博出来解围道:“皇后所言极是,在其位、谋其政,状元还算自知,却不知榜眼探花又如何。”

察言观色的张若水岂能不知,连忙继续高声诵道:“榜眼沈遘诗曰……百拜赓歌天日皎,报君惟有此心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