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泥土属于干燥类型,与杭州城附近江河密布的情况不同,这里山势似乎有些高,走了半天,只见从悬崖峭壁的缝隙里,缓缓的浸出一些水滴来,最后聚在一起,才形成了一两条小溪,绕着满山的石块蜿蜒而下。

看见这个情形,楚质也以为这里是穷苦的地方,心里也只几分同情怜悯之心,没有想到走过石头之后,地形随之峰回路转,在群山的环抱之内,居然有一个凹陷下的盆地峡谷,临高而视,只见峡谷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隐约可见错落有致的房屋。

一条不大的溪流从高处垂直落下,形成一个瀑布,在半山腰积蓄成潭,随后顺势而下,直接将峡谷一分为二,左边是为张村,右边是为李村,两村各有几百户人家,宗族人口高达数千人,也不尽是都在村里居住,而是分散在安溪各地,只不过这里是两姓的发源地,是祖宗祠堂所在,才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这样,只要这里乱了,整个安溪镇也不会太平。

难怪刘仁之说这事不太好管,楚质心中轻叹,以前总是听说宗族之间的纷争是最难处理的,现在总算有个直观的认识,谁说中国人不团结的,就是因为太过团结,所以才不好管理啊,连李世达与张元善,这两个根本与两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只是因为同姓,却牵扯到其中来,可见团结互助到什么程度。

既然都已经来了,总要下去看下情况吧,能处理就好,不能处理,那直接推到州衙去,抱着十分消极的态度,在衙役的护送下,楚质慢步向李村进发。

第二百四十五章 难得糊涂

从高处往下看,觉得峡谷不大,真正的走了下去,楚质才发现这里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小,峡谷中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哪怕如今已是盛夏天气,谷中的花草树木依然散发出勃勃生机,有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味。

走到半山腰,气温与外面截然不同,多了几分凉爽舒适,来这里避暑是不错的选择,享受着清风习习,楚质仔细聆听衙役讲解张李两村的历史,似乎是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原地区动荡不安,张李两村的先辈,举族迁移至杭州附近,来到这里之时,几百人口只剩下数十人,机缘巧合之下,发现这个峡谷,便在这里定居下来。

那个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外有石山环绕,不易外出,内有毒蛇猛兽,十分危险,但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终于将这个峡谷变成世外桃源之境,而且两姓宗族也日渐昌盛,成为安溪镇数一数二的大宗。

介绍得很简略,但是楚质也知道其中包含许多辛酸血泪,毕竟背景离乡,初到陌生之地,如果不是没有别的选择,谁愿意来这偏僻荒芜的地方创建家园,毕竟在古代,排外的思想非常浓重,特别是战乱时候,生存空间有限,谁也不希望有人与自己相争。

所以当年张李二族肯定是处处碰壁,才无奈选择在这里安居的,不过有失就有得,渡过了最初的艰难创建时期,又没有其他因素的制约,两姓宗族自然是蓬勃发展,经过百多年时间,势力在安溪盘根错节,顺利转变成为当地的名宗望族。

能从山野之中,开辟出一条类似官道的路线来,就知道两村先辈的辛劳,顺着山路向下走去,欣赏着峡谷中秀丽的景色,楚质总是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好像这里有什么与外面有所不同,只是一时之间却反应不过来,或者是自己多心了,楚质暗暗寻思,还有几步就到李村村口,随之敛了心思,微微整理下仪容。

而在这个时候,已经得到衙役通知的李村村正、三老及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村中青壮妇孺迎了上来,见到一身淡绿官袍的楚质,立即点燃爆竹,顿时之间,李村尽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景象。

而与此同时,李村对面的张村,又是另外一片场面,安溪镇能说得上话的张姓宗族全部集中在祖祠之内,每个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沉默不语,气氛十分的压抑。

“宗长,听对边的动静,似乎是县官到了,我们该怎么办。”当锣鼓声传来时,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说道,见张氏一族宗长不答,祖祠内又是一阵难言的沉默,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有什么办法。

“……,都怪那姓李的,居然混在里面,当时那么乱,谁会留意是他。”有人愤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