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蔺厨不仅做饭好吃,还会经营铺子,我也相信……不过,真的把食谱教给我们吗?”

众人都听过新饭堂的安排,和之前大家一起做饭、一起端给学子不同,新饭堂将划分成一个一个小窗口,每个窗口卖不同的吃食。

他们虽然也会做菜,但毕竟只是帮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吃食,蔺荷便说可以教给他们。

又能学到新知识又能赚钱,众人越想越觉得天上掉馅饼,也开始担心蔺荷是为了照顾他们,而故意开出这么宽泛的条件。

有这么一群人能为自己着想,蔺荷说不感动是假的,她开玩笑:“不是免费教。”

“哎哟,即便是免费教,我们也不好意思学啊,不如把前几个月的盈利额需得化成束脩。”

“王叔这个提议不错。”

于是一群人已经开始商量,该怎么回报蔺荷。

最后讨论出来,决定就按照王春说的第一种方法。

顺利邀请到几人入驻饭堂,蔺荷又赶着天色未黑去了林婶家。

林婶是她来京之后,第一个对她释放善意的人,所以后来她进了国子监当厨娘,也依然没有断掉和林家的联系。

林婶在厨房里处理鸡鸭的边角货,在蔺荷告诉了他们这卤味的方子后他们也没有拿去赚钱,只是时不时的给家里添些肉味。

看到蔺荷来,最高兴的当属狗蛋和小花,两个小家伙围在蔺荷腿边,手里举着红彤彤的冰糖葫芦,即便馋的流口水,也没有忘记道谢:“蔺姐姐,谢谢你的糖葫芦!”

蔺荷摸了摸两个小孩的头,语气温柔:“不用谢,去玩吧。”

林婶儿见她每次来都给孩子买东西,有些不认同:“你现在从国子监离开,花钱就不要这样大手大脚,他们小孩懂什么?下次可千万不要再买东西来了。”

蔺荷笑了笑:“没事,小孩子开心就好。”

林婶还要说什么,蔺荷转移话题:“听林叔说,最近柴火钱下降了?”

“哎,可不么。”说起这事林婶就愁眉苦脸,忍不住和蔺荷抱怨,“菜和粮食的价钱一日比一日高,柴火却越来越贱,老百姓的日子可真难过啊……所以呀,你更应该省着点花。”

“那你们有没有想换个活计?”

“本来是没打算的,你林叔没什么手艺,除了砍些柴,实在不知道做什么,可眼看着狗蛋到了读书的年纪,我们想着把他送去读私塾,不求考取功名,只要认点字,以后好歹能去做个账房先生,这样下来,砍柴就有些不够嚼用了。”

蔺荷点头:“读书的确花费大,实话不瞒婶子,我已经租下国子监饭堂,打算重开,眼下正缺人手,您和林叔要不要一起来?”

“开饭堂?”

林婶惊讶极了,她知道蔺荷聪明,但没想到短短一年的时间,对方就已经从一品楼的小丫头,成长到可以独自开饭堂,着实让人又惊讶又钦佩。

“嗯,出意外三天后便会开业。”

林婶想了想,有些意动。

她之前就和林叔商量着要不要出去摆摊卖卤味。

虽然养济院的孤寡老人们也在卖卤味,但他们完全可以走得远一些,不影响对方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