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队长,前面就是元江,它跟南边的墨江被哀牢山分隔开来,好多支流都是从哀牢山上下来的,所以山里沟壑纵横、溶洞暗河密布,穿行难度很大。”曲比阿乌指着前方的一条大河说道。
“如果进入哀牢山没有道路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从那些支流深入进去啊?”王向东想了想后问道。
“理论上是可以,但要逆流而上,而且落差又大,枯水期时可能可以尝试,但现在肯定不行。”曲比阿乌摇头应道。
卡车过了石桥后就进入了哀牢山的山脚下,然后又是盘山公路,从新平到岩旺的直线距离估计只有二、三十公里,但望山跑死马,卡车足足开了三个小时才到达镇上。
岩旺镇面积挺大的,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四周的房屋众多,大多是两层的木构房,屋顶是青瓦,大多数人家的房屋旁边还搭有马棚,可以看到有不少的骡马。
“那是马吗?看起来很矮小啊。”王向东见过草原上的骏马,这里只能叫矮脚马了。
“那是骡马,是马和驴杂交出来的品种,看起来矮小,但它的负重能力和耐力都比马和驴强,是马帮最好的运输工具。”曲比阿乌介绍道。
“马帮?现在还有马帮?”王向东疑惑道。
“有啊,虽然现在公路运输发展起来了,但想要开通横穿哀牢山的公路难度太大,从这里去往普洱还是要走茶马古道,那就必须依靠马帮,所以咱们还能看到有很多的骡马。”曲比阿乌点头说道。
所谓马帮就是按照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
马帮的规模一般也就三、四十人,通过运送当地的物产如茶叶、食盐、粉条和红糖等,到其他地方购买或者交换其他的物产带回来,从中赚取微薄的利润和运费。
马帮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还存在,是因为他们信守诺言、坚忍不拔、团结协作,更是通过他们的远途运输,促进了咱们国家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认识与交流,通过沿途的衣食住行与人员交往、生意交流,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马帮文化。(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