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布政司、州府的经济状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两银子在江苏和在云南的购买力差别很大的,那你还能要求工钱一样吗?
如果想两者的购买力差不多,那么两者之间的工钱差距是多少,就可以通过今天讲的计算个大概。
历史上,毕自严是大明崇祯朝最为重要的财政官员之一,在明朝财政濒临崩溃的艰难时期竭力维持国家运转。
通过一百二十卷的《度支奏议》梳理明朝财政漏洞,想要从根本制度上进行改革,但是大明不仅仅是财政上的问题,政权制度上也已经病入了膏肓了。
既得利益的宗室、官僚集团强烈反对,以至于在财政即将崩盘的时候加征三饷和追缴欠税,勉强维持辽东战事和镇压起义的军费。
加三饷的后果就是李自成等流民起义爆发,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但如果没有加,大明财政或许在崇祯三、四年的时候就已经崩溃了,后果依旧是加速灭亡。
而且因为加三饷,百姓苦不堪言,称毕自严为剥皮尚书,成为了背黑锅的人。
他不知道在大灾之下加三饷的后果吗?自然是知道的,但没有办法,王朝能稳一天是一天。
但从种种政令和《度支奏议》这本书可以看出,他是‘有现代财政意识’的官员。
他的悲剧在于‘一个人才能再高,也难阻王朝系统性崩坏’,更何况他是在一个皇帝多疑、政策反复,党争激烈的即将没落的王朝。
换个稳定的时局,以他的能力,不说能进华夏前三的户部尚书,但前十肯定是没问题的。
震惊过后,崇祯沉声道:“财政赤字和财政赤字率你理解的差不多,朕在补充两点。
一是财政赤字反馈的是朝廷缺多少银子,影响的是短期内的百姓对市场和经济的信心,换句话说,商人们敢不敢在投入了。
而财政赤字率则是表示赤字是否可持续,决定长期经济稳定性,如果赤字率逐年增加,那就是财政有了巨大的风险,想尽办法控制财政赤字的出现。
一个健康的财政必须同时关注赤字和赤字率,短期看赤字,短期内的赤字可以刺激市场的活跃和经济的正常,但需要控制规模,
而长期看赤字率,赤字率应该是平稳的,不能今年是百分之三,明年是百分之之五,避免债务的持续增加。”
“你的第一个问题,理解的也很到位,但依旧不够,朕也补充几点,第一,生产总值是各个行业汇聚的,通过各个行业数据的可以反映出各产业的规模和比重。
从而揭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是通过数据说话,而不是官员们的感觉。
继而引发的是朝廷对整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引导,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点……”
“第二个,合作伙伴的选择,生产总值越高往往意味着更强的世界地位和更大的话语权,也是选择是否大力合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葡萄牙为例,人口不算多、面积也不大,但是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大量的财富,他们的生产总值肯定更高,
而非洲人口、面积、资源等等远超葡萄牙,可惜无法转换,生产总值很低,所以他们被欧洲诸国奴役了。”
()
各个布政司、州府的经济状况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两银子在江苏和在云南的购买力差别很大的,那你还能要求工钱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