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大同府之后,赵宣宣发现唐风年不是本地最大的官儿。
由于大同府是军事防御要塞,本地设大同总兵,掌管兵马和防御。
大同总兵的官衔在知府之上。
再加上大同总兵朱大人早就听说,新来的知府唐风年是因为在京城犯错,触怒龙颜,被贬下来的,所以他对唐风年有几分轻视。
街头巷尾甚至流传一些小道消息,说新知府是个犯错的糊涂官。
“在京城被皇上嫌弃,贬到咱们这里来。”
“呸!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对!好官儿肯定升官,哪会贬官啊?”
“咱们小老百姓真是命苦啊!要这糊涂官有啥用?”
“好官儿,能造福一方。坏官儿,刮地皮,拖后腿,恐怕让咱们的日子越过越穷。”
“他奶奶的!杀千刀的!气死俺了!哎!”
……
如此一来,百姓对唐风年产生坏印象,暗地里不知吐了多少唾沫星子。
唐风年有一次穿官服出门,发现街边的百姓用冷眼瞪他,恨恨的。
唐风年察觉之后,疑惑不解,询问本地官差:“此地民风是不是比较彪悍?”
官差尴尬地说:“一般,一般……”
唐风年还发现,街上有不少做外族打扮的男男女女。
对此,他早有心理准备。大同府因为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有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天下大同”几个字,并非浪得虚名。
当唐风年忙着体察民情时,赵宣宣正在挑选女帮工。
巧宝扶着唐母,在院子里转悠,熟悉环境。
有两只黄狗一直跟在她们后面摇尾巴,透着兴奋。
这狗是肖白精挑细选,训练出来的。唐风年为了查案子方便,特意把这两条狗从京城带过来,指望它们像旺财一样立功。
一条叫肥噜噜,另一条叫顺风耳。
肥噜噜,小时候胖嘟嘟的。
顺风耳,耳朵比较大,而且耳朵灵敏,别人一喊它的名字,它立马跑过去。
名字都是巧宝取的。本来,她还想把大橘猫带过来,但大橘猫在出发之前,故意躲起来了,导致她抓不到。
唐母有点喘气,说:“这里没有家里舒服。”
巧宝没有嫌弃这里不如京城,反而兴奋且期待,说:“祖母,我看过一本游记,上面说大同府可好玩了。”
“明天我带你去街上玩,吃好吃的,好不好?”
她一到新地方,就想探索一番。
唐母忽然脑子又糊涂,说:“乖宝呢?”
“你们出去玩就行,我不爱玩。”
巧宝眼里的小星星瞬间变黯淡,小声嘀咕:“祖母想姐姐了,我也想。”
不过,第二天,她就没空想念乖宝了。因为唐风年带她出去骑马,还登上大同府边界处的长城。
站在长城上,吹着大风,眺望关外,听官兵讲述如何抵御外敌,如何打仗,巧宝心潮澎湃,特别想做一个女将军。
下午,他们骑马返回时,巧宝把自己的愿望说给唐风年听。
唐风年哈哈大笑,说:“独自一人,没有同伴,做不了女将军。”
巧宝眼眸一亮,灵光一闪,说:“爹爹,我要收很多很多女徒弟。”
“这样,我就可以做女将军了,一呼百应。”
唐风年没有反对,循循善诱:“你可以学晨晨,在家里开个私塾,收一些学童。”
“当个孩子王,孩子们的将军。”
巧宝鼓起包子脸,暗忖:孩子王不够威风,像过家家酒一样。
于是,她说:“小学童和大学童,我都要收。”
“我的私塾弟子,要能文能武。”
唐风年挑眉,有点期待小闺女实现抱负。
巧宝又说:“如果双姐儿在这里,就好了。”
“我和她一起当师父。”
唐风年爽快地道:“你娘亲可以帮你,另外还可以公开招几个女夫子。”
当乖宝、王玉娥、赵东阳和王俏儿一家来到大同府时,巧宝的私塾已经开张半个月。
乖宝走进官府后院之后,发现屋里有个小娃娃。
她顿时胡思乱想,暗忖:哪来的小娃娃?是娘亲生的吗?还是捡来的?
她凑近摇篮,仔细打量小娃娃,居然发现这孩子和小时候的妹妹挺像。
她顿时心里咯噔一下,心跳加速,暗忖:娘亲和爹爹为啥瞒着我?
这时,巧宝跑过来,抱住乖宝,像块牛皮糖。
乖宝紧张地问:“妹妹,这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