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气”,唐伟东想了想后,用孩子们能理解话,对他们解释道:“地气,就是大地的温度,从冷变暖,再由暖变冷的一个过程。”
两小儿听的是似懂非懂,或许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有些过于深奥了。
地气这种说法,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很多人却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甚至是不明所以。
再过五天就是立春了,唐伟东准备让儿子们,直观的感受一下什么叫做地气。
虽说地气应该是从冬至开始上升的,不过其他的时间,也是可以观测的。
跟孩子们一起将十二根空心竹管,埋入地下之后,唐伟东又小心翼翼的将那些“葭莩”,依次放入了十二根空心竹管之中。
原本到了冬至那一天,地气开始上升,最长的那根竹管里的“葭莩”,就会嗡的一声,首先被从竹管里面吹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地气的直观感。
古人记载,地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往后每一个月,都会有一根竹管内的“葭莩”被吹出。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十二气。——二十四节气,是十二节和十二气的统称。
这十二气,分别是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
用竹管来代表就是由长到短,冬至的竹管埋在地里的最长,小雪的竹管埋在地里的最短,等十二根竹管里的“葭莩”全部喷出,也就代表着这一年的结束了,然后往复循环。
这二十根竹管,在地气喷发时,还会发出不同的音调,单数竹管发出的声音属阳,被称为“律”,双数的竹管发出的声音属阴,被称作“吕”。
这就是千字文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的由来。
而六律中第一个是黄钟,也就是最长的那根竹管,六吕中第一个是大吕,也就是第二长的那根竹管,这就是“黄钟大吕”的由来。
黄钟大吕的声音最宏大、最响亮,往往被用来形容音乐或言辞的庄严、正大,所以,花家古代的音乐,是与地气密切相关的。
——是不是感觉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这十二根竹管发出的声音,分别被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而这十二种声音,也代表着十二个月,黄钟为冬月,大吕为腊月,太簇为一月,……,应钟为十月。
律吕调阳是古人将农时、音乐、天文和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据说是黄帝时期出现的,一直被花家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农民种地,依然还是要看节气呢,……
简单解释一下,四季中的春季,分为孟春、仲春、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