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朱雄英听了面面相觑。
随即朱标赶紧道:“父皇不可——父皇纵然退位,那也是太上皇,是儿子的父亲,儿臣怎敢让父皇搬到凤阳去?”
“况且,凤阳皇宫并未完全建成,城中各项设施也远不如京师,还未通电。父皇及诸位娘娘大多年老,岂能到那里去受苦?”
朱雄英也跟着劝道:“皇爷爷,如今宫中还够住,您又何必搬出去呢?”
朱元璋摇头,“咱都退位当太上皇了,却还霸占着后宫,那像什么样子?”
“再说了,你父子俩住的春和宫、慈庆宫太小太挤了。标儿如今才几个妃子?雄英你又几个妃子?”
“若是没有足够的宫殿,你们如何多纳妃子,多生孩子?咱可是盼着多抱几个孙儿、重孙呢!”
说到最后,朱元璋笑着露出期待之色。
听了这番话,朱标、朱雄英便知道朱元璋并非假意,而是真想搬出去,而且主意已定,很难更改。
朱标遂道:“那趁着还有一个来月的功夫,儿臣让天工院、工部派人将凤阳皇宫修缮一番。先铺设好供暖设施,待来年再让天工院给那边的皇宫通上电。”
“可以。”朱元璋点头,“不过咱将来可是打算四处游历一番的,多半不会在凤阳皇宫常住,不必为此事耗费太多钱粮。”
“儿臣明白。”
朱标口中这么答应,心里却想着,一定要把凤阳皇宫修缮得好好的,让朱元璋及后妃能够舒服养老。
若连这点钱粮都舍不得,他可就是真的不孝了。
朱元璋又道,“咱今日要说的最后一件事——咱出去游玩时想带两个孩子在身边解闷,但不论是你那些个弟弟,还是雄英的几个弟弟,都不太合适。”
“咱很喜欢长安、若月两个孩子,你看能不能跟刘宽、蕙兰说说,让这俩孩子陪咱一段时间。”
朱元璋虽没说带朱标的弟弟或朱雄英的弟弟为何不合适,可两人却都明白。
昔年秦始皇出巡,经常将胡亥带着,以至于最后半途身死,让赵高、李斯矫诏拥立胡亥,杀了扶苏。
虽说大明储君制度要比秦朝完备多了,且朱元璋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出巡,不太可能出现胡亥那种事。
可朱元璋在大明皇位传续方面显然不想有一丝意外,所以,才想到带刘宽的两个孩子——他也确实喜欢长安、若月这对儿龙凤胎。
然而,朱标想了想,却道:“父皇,长安、若月今年才六七岁,等到明年也才七八岁,如此年幼,跟您一起外出游历会不会不太方便?”
朱元璋道,“咱出去游历远的地方坐火车,要么乘船或坐马车,即便不能通车的地方,也会骑马,又有诸般随从照顾,有什么不方便的?”
朱标见朱元璋有点不高兴,只好道:“那好,回头儿臣便跟妹婿和三妹说说这件事。”
这年头,要带着亲戚家七八岁的孩子出远门,别说他是太子,就是他当了皇上,也是不好开口的。
但朱元璋就这点摇头,他当儿子的不能不满足。
一旁的朱雄英却在羡慕:长安、若月那俩孩子真是好运气,能跟皇爷爷游历,得其言传身教。
可惜我家文垚(朱雄英嫡长子)才两岁,若是再年长几岁,倒是可以让他跟在皇爷爷身边,好处简直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