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君羡终于点头同意放人,虽说不是眼前这个最能打的,但李斯文也不执着,见好就收。
再纠缠下去,到手的鸭子也要飞。
况且席君买本领不差,历史上的贞观十五年,这货只领着一百多号人,便平定了吐谷浑的内乱,是个相当能打的主。
虽说...除去此次战绩,纵观席君买一生,都再没了其他拿得出手的战果,在史书上也只因此事留下了只言片语。
但等李斯文逐渐理清了朝廷上的大小势力,这个不大不小的疑惑便迎刃而解。
贞观年初,朝廷上武将云集,李靖自成一系,却又与瓦岗一派结有深厚战友情,其中中流砥柱侯君集,与李靖更有师徒之实。
至于文臣中,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十八学士,同样与这些武将交情甚好,只是避免皇帝猜忌,这才表现出的文武不和。
而江南豪族推出的领头人王珪,早年隐居时常与房玄龄有书信往来...
如此再看朝廷上的文武势力,除去关陇执牛耳者的长孙无忌,李靖几乎是独占鳌头,有了功高盖主的可能。
当然,这也是李靖借此时尚不严重的腿病,急流勇退,想要告老还乡的主要原因。
若不是没了李靖,朝廷上将会以关陇势大,皇权势弱的结局牵扯良久,李二陛下说什么也不会留下李靖,并将其死死按在右仆射的位置上。
也正是因为如今朝廷上,武将势力几乎尾大不掉的现状。
李靖的学生苏定方,小将席君买、高侃等人,才被皇帝压制在三品官位之外,难以进入中央执政。
细观唐书便能发现一个相当微妙的细节。
除贞观四年,彻底剿灭东突厥的那场战役外,几乎所有二代名将,都有近乎二十年的职位空白期。
苏定方更是以二十多年从未升迁闻名,成为后世的一个不解之谜。
而这些二代名将中,席君买率先成名,。
贞观十五年,于吐谷浑打出不小功绩,重点是这个时候段,太子李承乾还未公开谋反!
等理清线索到这一点,李斯文便恍然明悟。
这些二代名将,其实就和后世大明朝,被朱元璋留给朱标的那朝班底同出一辙,压制已久,方便新君上位笼络人心!
只可惜,后来的李承乾玩火自焚,让这些本该更早出头的二代名将,又被排挤在外数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