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不是来赐封的,也不是来确定继承人的,而是着令贤王府尽快办完丧事后立即扶灵南下回归故里。
便是贤王也没打算入皇陵,而是从此常伴母亲裴氏(任婆子)身边,说是达成了贤王的遗愿,更是效仿了老晋王当年那般不入皇陵的意愿。
说起老晋王,他一不入皇陵,二不知葬于何处,只有传闻说老晋王似乎是与老晋王妃小裴氏合葬了,还是他生前选的地方,只是这个地方无人得知。
除了交代贤王的安葬之处,更是要求任家人离京后不召不得回京都,而且安排好一切后,全府去往岭南,并在岭南赐下贤王府。
这让众人想到了前往岭南上任的任家二公子,皇帝这样的安排是何用意?莫不是为了海夷道的外交?
南下官道修成,外贸定是要发展,此时将人往岭南赶,要是放在以前那跟流放没有什么不同,可今时不同往日,而且去的还是任家人。
莫忘了旁边挨着的吴越国国君正是任家人抚养长大的那个孩子,他们都集合在一起了,不会是有什么用意吧。
大臣们犹豫了一会,就要上前阻止,没想小圆子先一步开了口:“君令不似儿戏,朕今日做下决定,众位不必阻拦。”
“王府后辈继承人,且待斟酌。”
小圆子这是要一意孤行的意思了。
要是放在往日,这些大臣必定拧成一股绳,一起逼迫小圆子不得不收回旨意不可,但今日却是不一样了。
以曹远丰为首的几位大臣相视一眼,纷纷闭了嘴。
以谢文瀚为首的几位大臣上前相劝,结果发现附和的人不多,又被小圆子按下,只得停歇。
母亲的提议此刻用到了实际,小圆子没心思细想,而是脚步沉重的上前将圣旨交到母亲的手上,但他又当着众人的面扬声道:“母亲节哀,此番去往岭南王府,行护国夫人之职责,举贤荐能,监察地方官吏,万不可松懈。”
宋九微愕,她看向儿子,莫非儿子猜测到了她的用意,小叔子说好不想将这些事烦扰他的。
然而看到如此聪慧的小圆子,宋九也不觉奇怪了。
儿子顺水推舟将他们所有人派去岭南,是知道他们在京都难展身手,处处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