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另一位处长却撇撇嘴:“话是这么说,可金山的情况太复杂了,多少人去了都铩羽而归,他一个年轻干部,能行吗?我看啊,也就是一时头脑发热。”
另一位处长也赞成的说道:“你这话太对了。金山可不是一般的地方,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当地的民生问题和历史遗留难题堆积如山。就算李达康有满腔热血,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端起茶杯,猛灌一口,缓了缓又说:“你说干出成绩未来不可限量,这理论上没错。可现实呢?去金山的干部哪个不是壮志满满地去,灰头土脸地回?那些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新政策推行举步维艰,他一个外来的年轻干部,能打破这些阻碍?我看悬!”
年轻处长皱了皱眉头,忍不住开口:“王处长,您也不能这么绝对,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王处长摆了摆手,提高了音量:“你们年轻人就是太理想化。在机关里待着,有稳定的晋升渠道,人脉资源也能慢慢积累。去了金山,两眼一抹黑,之前积累的人脉能用得上吗?到时候不仅成绩没干出来,还把自己陷进去,想再调回省里都难,这不是自毁前程是什么?”
年轻处长听完,不以为然。
“王处长,我觉得您把问题想得太片面了。金山发展不起来,归根结底还是之前的干部没有真正把心思放在发展上,缺乏破局的决心和创新的思路。李达康和他们不一样,他有冲劲、有想法,他如果一心想发展金山,我看还是有可能的。”
他顿了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接着说道:“而且这次情况特殊,李达康还兼任吕州市委常委,这就意味着他能调动更多的资源,为金山的发展争取更大的支持。有了吕州市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扶持,金山的发展肯定能迎来转机。”
王处长皱了皱眉头,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哼,想法是好,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吕州市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其他县区能眼睁睁看着资源都往金山倾斜?到时候各种矛盾和阻力一冒出来,李达康应付得过来吗?”
老处长这时缓缓开口,打了个圆场:“好了好了,大家都别争了。金山的发展确实困难重重,但李达康主动请缨去那里,这份勇气就值得肯定。咱们不妨先看看,说不定他真能创造奇迹呢。”
.........
不要说省委的这些干部不理解李达康的所作所为了,就连李达康的妻子欧阳菁也一样不理解。
李达康在省委组织部找他谈过话之后,打电话给欧阳菁。
“欧阳,省委已经批准了,我到吕州担任市委常委、金山县委书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