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污蔑!姒发公子心系国家,广交贤才,只为效力‘夏’朝。倒是姒皋,表面沉稳,实则优柔寡断,执掌大权恐误‘夏’朝大事!”支持姒发的大臣立刻反驳。
理念交锋,局势趋紧
除互相弹劾,两派还在朝堂就政策议题激烈辩论,展现支持之人的能力理念,争取更多支持。
一日,朝堂讨论北方战后发展政策。支持姒皋的大臣先发言:“北方历经战乱,民生凋敝,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应安抚百姓、恢复农业,减轻赋税,让百姓重建家园,此乃尧舜禹以民为本之道。昔尧帝时,天下初定,尧帝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安心农耕,方有太平之象。我们应效仿先贤,以民为贵。” 这位大臣心中笃定,认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尧舜禹的例子定能让众人信服。
支持姒发的大臣反驳:“此言差矣!北方虽遭战乱,亦是发展契机。应加大投入,鼓励商业,修建道路,加强贸易,如此可增加财政收入。三皇五帝时,便注重互通有无,促进部落间贸易,推动文明进步。我们应顺应时代,开拓进取。” 他心想,时代不同,不能一味守旧,商业发展才是北方繁荣的关键。
支持姒皋的大臣冷笑:“哼,说得轻巧!商业发展谈何容易?北方百姓温饱未解决,哪有精力从商?且修路耗费巨大,国库因战争空虚,如何承担?禹帝治水,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未贸然行事,我们应稳扎稳打。” 他觉得自己以禹帝治水为例,能说明当前应稳步恢复,而非激进发展商业。
支持姒发的大臣争锋相对:“正因国库空虚,才需开拓财源。商业兴起,税收自增,国库自能充实。百姓方面,可提供优惠政策引导。黄帝时,鼓励发明创造,推动手工业与商业发展,使部落兴盛。这才是长远之计。” 他坚信自己的理念符合时代需求,能带领“夏”朝走向新高度。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朝堂争论得面红耳赤。其他大臣权衡利弊,思考支持哪方。局势愈发紧张,“夏”朝如处暴风雨中心,未来充满变数。而昏迷的孔甲对此一无所知,“夏”朝在关键十字路口,等待命运抉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各方角力,人心难安
随着储君之争加剧,两派不仅在朝堂针锋相对,还在民间拉拢势力。
支持姒皋的元老利用人脉,与各地豪强大族联系。亲信携厚礼前往豪强大族府邸游说。
“诸位,姒皋公子温文尔雅,有长者之风,若为储君,必善待各位。如今局势动荡,正是展现忠诚之时,支持姒皋公子,便是支持‘夏’朝稳定繁荣。”亲信言辞恳切,心中想着一定要说服这些豪强大族,壮大己方势力。
豪强大族有的看重元老势力,有的被描绘的前景打动,纷纷表示支持姒皋。一时间,姒皋在民间获不少豪强大族拥护。
支持姒发的年轻将领和新兴贵族,则吸引民间侠义之士和有志青年。他们举办比武大会、学术交流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