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云峰说的没错,先把粮食握在手里,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然后才能做别的事情。如今南京的粮价几何了?”
“南京的粮价已经很低了,快跌破三钱一石,孩儿已经尽力在维持粮价。南京还是人口众多导致粮价能够维系,其它地方,像北方很多区域粮价都跌至两钱一石。”
“是白米还是糙米?”
“白米,糙米的价格现在是二钱七八分。”
“这么少?”
老朱皱起眉头。
他在洪武初年国家安稳之后,发展了十多年的时间,从大明开国时期粮价维持一二两,甚至三四两一石努力降到了五六钱左右一石。
而且是糙米的价格,白米一般要比糙米贵两三钱左右,因此在洪武十二年左右,白米价格是七八钱一石的样子。
现在跌到三钱,那何止是腰斩,几乎已经是跳崖式下跌,对于农民来说,这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也无怪乎南京人口忽然爆发式增长,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不务农,进城打工了。
“这还是儿臣勉力维系的结果,朝廷每年都要大肆收购粮食,制作成饲料喂养牲畜。不然的话,就现在的情况,粮价还得持续下跌。”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道:“父亲怕是不知道,咱们的粮食产量已经提升了三倍有余,接近四倍,以大明的人口忽然涌现出那么多粮食,无数农民没有破产就已经不错了,而各地官府上报的治安案件却是增长了数倍有余,各类盗窃、抢劫、杀人、斗殴案件层出不穷,很多人吃得太饱又没有工作,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儿臣每天都在想解决的办法。”
“嗯。”
老朱当过农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粮食不是越多越好。
“谷贵伤民,谷贱伤农”这句话早在东汉时期的《汉书》中就有记载。
因为农民种地也有成本。
刚开始那两年朝廷从现代弄来种子、肥料和农药,由官府发放给百姓种植。
但朝廷也负担了成本。
虽然从现代购买来的种子肥料农药价格很便宜,可架不住大明是整个国家在种粮,因此全由朝廷负担的话,几乎难以维系。
因而到最后农民还是得买种子肥料农药。
特别是农药。
肥料是由典农卫统一制作的传统农家肥,比不上化肥,可也至少能做出来,所以价格会稍微低一些,普通农民都能用得起。
农药就全是进口,无法自主生产,价格自然就涨上天,一般的富农都没那条件,只有地主才会购置一点。
再加上农民还得出人工,种地成本高昂,米价便宜,他们都收不回成本。
饿不死,但赚得非常少,甚至可能会亏钱。
如果不是朱标组织全大明的各布政司大量收购粮食,哄抬了粮价,并且鼓励农民养殖鸡鸭猪牛羊,恐怕现在真有大量的农民会因此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已经衍生出了一个粮食危机。
即。
市面上的粮食太多,农业从事人口就不需要那么多。
但大明的工业能力还比较单薄,无法负担起那么多人口从事工业生产,就很容易导致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大量增长,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
宋朝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他们的办法是扩张禁军和厢军,把军队扩充到了最多125.9万,以此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问题。
我国改开后也有类似的情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劳动力进入工厂、建筑业,加上几次大规模整顿,以及天网和摄像头的普及,治安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反观大明。
随着后装步枪大规模在军中装备,辅佐速射炮、小规模的自动步枪,军队战斗力已经天下无敌,再扩张军队纯粹就是冗军,毫无意义。
而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没那么快。
虽然可以直接从现代进口大量机械,可人员素质和技术产业没有跟上,导致无法像我国那样迅速发展。
只能说,大明现在的情况真就是翻遍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都找不出第二个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