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父母如果就把她留在家里干活,那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虽然大家都重男轻女哈,但都会标榜自己心疼女儿。
原主明明考上了初中,父母却不想让他去。
还是她立下军令状,说能辅导弟弟也上初中父母才同意的。
两个哥哥都把读书的时间用来当成和朋友玩乐的时间,完全的放飞自我,根本不知道啥是学习。
被要求读了三个一年级都没考上二年级,两人觉得丢脸就决定不读,要待在家里玩。
大伯家的堂哥就很会读书,每年过年大伯都要吹嘘很久。
家里的两个孩子根本没有可比性,每年过年谈起小孩原主爹就很不开心。
年年抬不起头,直到原主8岁入学读书情况才好一点。
但美中不足的是原主不是儿子,所以他把希望放到小儿子身上,开始重视小儿子的学习。
初中在镇上,徒步走得快一来一回都得三个半小时,还是走小路抄近路的那种。
原主去读初中,那是没有钱住宿租房吃食堂的。
中午饿着就算,她真得要早上割一花萝猪草回家,放学割一背草回家。
每天在家和学校来回往返,鞋磨破了露出脚趾头爹娘都不愿意给她换。
还要骂她败家浪费鞋,说她读书读不出什么名堂来。
她是女娃子,也就小学的时候成绩可以,那都是因为男娃子不认真玩心重。
到了初中,高中男孩子认真起来,女孩子根本就学不过他们。
进入初中后原主的成绩确实下滑很严重,无论她怎么努力都追赶不上。
她们村里的教育资源本就不比其他村镇,而且她每天要干那么多的活。
在课堂上还能认真听讲,没睡着已经算她厉害了。
精力时间都不够,还有那糟糕的环境,自然无法追上其他乡镇的佼佼者。
名次一次次下滑,家里人的冷言冷语,让原主的心态产生了很大的问题。
原主之所以被如此压榨还要拼了命的读书,就是因为去县城的时候听过一次广播。
广播里念的稿子就是鼓励人学习的,而且是以真人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