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芫原本看中了岐水县附近的五百亩良田,可一打听,才知道那片地早已被永王府以极低的价格从百姓手中强买,再转手高价卖给富商。
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稍有反抗,轻则被官府以“抗税”之名抓进大牢,重则家破人亡。
只有极少数且零星土地掌握在穷苦农户手中,那些土地贫瘠又破碎,即便低价抛售,宋芫也不忍趁人之危。
而宋芫买下的一千亩地,还是从几个破落贵族手中辗转购得。
宋芫懒得专门派人打理,便将这一千亩地的田契给了管家老周,嘱咐他先找些可靠的佃户暂且耕种。
至于以后田里产出的粮食,则由他爹处理。
是要卖了,还是留着自家使用,亦或是做些其他安排,都由宋远山决定。
毕竟他如今在南阳府任职,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由他来处置这些田产产出再合适不过。
且不说宋远山得知自己莫名多了一千亩田产时是何种反应。
单说宋芫这边。
转眼春分将至。
地里也该忙起来了。
早在半个月前,阿牛便雇了短工,准备春种的事宜。
今年还是照样种小麦、土豆、花生和棉花。
不过宋芫还想再种些红薯和玉米,但他发现田地不够用了。
这几年他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地,加起来也有好几千亩。
但总感觉还是买少了。
宋芫不知为何,有种紧迫感,想再多买一些地,越多越好。
于是他让人唤来冬生。
去年自宜州回来后,冬生便一直在家中陪伴父母,偶尔也会帮着宋芫处理些杂事。
听到宋芫传唤,冬生很快就赶到了。
“宋大哥,你找我?”冬生进门便问道,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
宋芫点点头,示意冬生坐下,说道:“冬生啊,我想再多买些地,要麻烦你跑一趟广安府。”
说着,宋芫递过厚厚一点银票,总计有五万两。
这是几乎是宋芫全部家底了。
冬生接过银票,手微微一抖,显然被这数目惊到了:“宋大哥,这……这么多银子,全用来买地?”
宋芫神色凝重地点头:“对,能买多少买多少,最好是连片的良田。若是遇到合适的山林、庄子,也可以一并买下。”
冬生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宋大哥,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怎么突然急着置办这么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