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张家村,绿意正浓。
宋晚舟坐着马车回到村里时,远远就看见学堂屋顶上飘着的青烟。
她让车夫直接驶到学堂门口,正巧碰上荷花带着几个小姑娘在院子里晾晒新采的草药。
“是二丫姐姐!”
“二丫姐姐回来了!”
几个小姑娘眼尖,立刻欢呼着围了上来。
荷花抬头看见宋晚舟,惊喜地放下手中的药筐,快步迎上前:“二丫,你怎么回来了?”
宋晚舟跳下马车,亲热地挽住荷花的手臂:“我回来找你商量点事儿!”
她环顾四周,发现学堂比上次来时又添了几分生气。
院墙边新栽了几株月季,正开得热闹,墙角还搭起了葡萄架,嫩绿的藤蔓蜿蜒而上。
旁边围了个药圃,里面栽种着金银花、白芷、薄荷与艾草等草药。
才两个月没回来,学堂的变化就这么大了。
“走,咱们进屋说。”宋晚舟拉着荷花往教室走去,边走边问,“最近学堂怎么样?都还顺利吧?”
荷花笑着点头:“一切都好,她们都很听话,学习也都挺上心的。”
正说着,何舜华抱着一摞书走了进来。见到宋晚舟,她微微一笑:“晚舟回来了?正好,我刚从县城带回几本新书。”
宋晚舟连忙上前帮忙接过书:“何先生辛苦了。我这次回来,是想请荷花去县城帮个忙。”
何舜华爽快地应允:“荷花近来进步很大,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
听着二人对话,荷花显得有些茫然:“二丫,你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
宋晚舟将书放在桌上,拉着荷花在一旁坐下,然后正色道:“我和大哥准备开个香皂作坊,想请你去做师傅,带几个学徒。”
“香皂?“荷花眨了眨眼,“就是去年宋先生教我们做的那种?”
“对,就是那个。”宋晚舟点头,“不过大哥改良了配方,做出来的更细腻,香味也更持久。我想着你在学堂学得最好,手艺也扎实,最适合来当师傅。”
荷花有些犹豫:“可我还要在学堂上课,还要照顾家里的摊子......”
“工钱好商量。”宋晚舟赶紧道,“一个月二两银子,包吃住。你要是舍不得摊子,休息日还可以回来继续摆。”
荷花惊讶地瞪大眼睛:“二两?这么多?”
要知道,村里壮劳力在作坊干活,一个月也不过三钱银子。
荷花的心怦怦直跳。
二两银子,都够普通农家大半年的开销了。
宋晚舟笑道:“你值这个价。再说了,等生意做起来,还可以再加。”
一旁的何舜华这时开口:“荷花,我瞧这是个好机会。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张家村就这么大,你的才能不该被局限在这里。”
“出去走走吧,总该要见见不一样的天地。”
何舜华最后那句话叫荷花的心猛地一颤,像是被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
她自小在张家村长大,见过最远的地方不过是镇上,每日的生活就是在学堂上课、料理家中琐事,偶尔去集市卖卖豌豆粉。
她勤劳善良,心中虽也藏着对远方的憧憬,却从未想过有一天能真正走出这村子。
何舜华的话,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她略显狭小的世界。
荷花抬起头,看着何舜华温和而鼓励的目光,又转头看向宋晚舟,突然问道:“晚舟,我能带春妮一起去吗?她做豆腐的手艺好,学东西也快。”
宋晚舟爽快地答应:“当然可以!你有人选尽管推荐,只要手艺好,我都欢迎。”
荷花咬了咬唇:“我还得和爹娘商量......”
没有爹娘的同意,她终究是不敢擅自做这个决定。
毕竟,这意味着要离开家,去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生活。
“当然要商量。“宋晚舟拍拍她的手,“我等你消息。”
当晚,石头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郑氏不敢置信:“二丫真的要请你去县城当师傅?可是你一个小丫头,能做啥师傅?”
“是做胭脂水粉,宋先生教的方子,我们只是照着做。”荷花老实回答,“二丫说,要是去县城做工,一个月能挣二两银子......”
“二两?!“石头差点被口水呛到,“乖乖,比县太爷的师爷挣得还多!”
一直沉默的孙氏突然开口:“这么好的事,为啥找咱家荷花?”
荷花解释道:“奶奶,学堂里就数我和春妮、秋菊做得最好。二丫说,这是门好手艺,学会了终身受用。”
孙氏眯着眼睛想了半天,突然拍板:“去!这样的机会打着灯笼都难找。荷花啊,到了县城要勤快,别给宋家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