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庶出

因为她鲜少开口,族亲们自然也不敢多言。

一顿家宴就这么半冷半热地用完了。

易重随即命人撤了餐盘,换上了茶汤。

喝过一盏茶,易禾状似无意地问了句:

“本官记得当年离开冀州时,几位长辈都已成亲,今日怎么不见几个后辈在此?”

易重没想到她还关切这些,只答:“庶出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

易禾不露声色:“想必再有几年光景,也到了该议亲的时候了?”

“是。”

易重见她绕不过这个话柄,只好派人去催他们来给易禾请安。

片刻,几个十三四岁的少年站在屋外,齐齐向她见了礼。

易禾起身跟他们打过照面,转身又问了句:“这几个庶出的孩子可有进学?”

她之所以这么问,是发觉他们跟在案前端茶摆酒的几个嫡出小郎不大一样。

明显的衣冠仪容都不够规整。

既然得知要见贵客,想必是已经收拾过的。

但外人还是一眼看出差别,可见素日里他们不一定过得如何。

易重见易禾的眼神不停地在几个孩子身上流连,猜到她发觉了什么又不好明言,是以故意用进学一事来做试探。

于是颔首答道:“大人放心,易家儿郎女郎无分嫡庶,及冠和及笄之前都在上学。”

易禾点了个头:“嗯,反正族中有夫子,不用多费束修,务必不可使学业荒疏。”

说罢她呷一口茶,又不紧不慢地叮嘱:“我父没有纳妾,本官也没有庶出的兄弟姐妹,比不得几位叔伯家人丁兴旺。

但有些事你们还需牢记,咱们世家门第,向来没有苛待妾室和庶出的规矩,日后凡有类似传言出去,本官即便远在建康,也难抬起头来。”

她自认这话说得没错。

南方士族以江左为例,奉行不讳庶孽。

而冀州却相反,当地风俗便是鄙于侧出,频繁重娶。

其实说白了,大晋的庶出子弟,与其说受外人歧视,倒不如说是受族人歧视。

归根结底,就算嫡子之间要争继承权,那么他们也会互相歧视。

这与出身无关,只与利益相关。

而一旦族人亲眷有苛待庶出的流言传出去,御史台那帮人可不管你是在建康还是在冀州。

高低要劾你一回“家门不肃,何以治下”。

自然了,易禾这么说不是担心被弹劾。

而是寻个冠冕堂皇的由头震慑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