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巡查东辽(七)

大宋圣天子 青衣散人 3316 字 17小时前

一大早就带着隆昌行政和组织两套班子在县口排成两列,整整齐齐的迎接大宋帝国英明神武的赵宇皇帝陛下视察。

随着帝国一号马车驶进隆昌。吴文斌一打手势,开始一阵敲锣打鼓,欢迎。吴文斌高声行礼道:"微臣大宋帝国东辽省隆昌县令吴文斌恭迎天子圣驾。"

赵宇从马车中下来,挥了挥手,开口说道:"诸卿免礼。吴县令,若是没有什么要紧,公文就陪朕转一转,视察隆昌,其余各部各回各衙处理日常事务,不可因政懈怠公事。"吴文斌也连忙行礼说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

赵宇不是传统帝王,不玩礼贤下士那一套。吴文斌,级别太低,又不是嫡系出身,虽然不会给什么脸色,但是也别指望人对待嫡系出身的人一样,那样可以开玩笑和亲近。

吴文斌先是领着赵宇在县里视察。关内的县城基本上多数都已经有些年头,甚至有些已经有上百年,直接重建相当的麻烦。东辽地区不同县郡几乎是近几十年才设立的,所以设计审美上基本上是赵宇流行的风格。

目前,东辽地区的主要人口还是集中在农庄。县城一般情况下是聚集地和民政项目,比如说附近有个规模比较大,官方经营的矿场,那么矿场的矿工的集中宿舍以及配套的学堂,养老院呀?以及相关的配套单位就近安排在县城,一方面给县里创造生机,另一方面呢,也是统一安排,不过央管的一般是有自己单独的驻扎地,也就是一个小城。其次就是行政机关了,像是治安卫生,财政赋税以及县属企业和相关单位配套的家属院之类的,也会安排在县城,也让县城有一些生气。

赵宇看着几乎无人的大街,思索了一下对一旁的李忠开口说道:"收集一下材料,嗯,重点关注东辽地区这几年的民生发展,朕看看需不需要解除供给制?"李忠连忙应下。

由于东辽地区大开发的原因,所以东辽地区的相关口粮一般是配置。农庄的粮食统一收回,然后按人口家庭情况统一分配,多的一般集中在农庄用于储备粮或者是上交。相关的生活物资,农庄方面的也是直接发到农庄负责的供销社。随军家属以及相关单位的家属,也是由单位负责配发,也就导致东辽地区的普通商业几乎没有什么活路。所以基本上也不会出点什么商业街,类似的东西。

隆昌县城不算太大,赵宇很快就转完了,点了点头,表示还行,除了没有什么生气,但这也是基于东辽特殊的原因。

转着转着就转到中午了。吴文斌连忙开口说道:"陛下,已经中午了,微臣劳烦陛下移驾。到县衙的堂馆用膳。"赵宇摆了摆手,开口说道:"不必了,吃饭的问题就不用你操心了,制煤厂的待遇普遍来说都算不错,朕去搓一顿就行了。不许跟着你大大小小是隆昌主官去了,肯定能被认出来。朕要微服私访一下。"

吴文斌闻言只能说了一声遵旨,然后就走开了,吩咐手下通知制煤厂的伙食要搞得好一点,陛下要去吃。

赵宇却没有打算去制煤厂吃饭。他又不是傻子,吴文斌肯定会通知这煤厂做相关准备,那样的话怎么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对一旁的李忠开口说道:"距离县城最近的农场是哪里?"李忠开口说道:"启禀陛下,离隆昌县城最近的是第一农场。"

赵宇闻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周周,咱们俩去隆昌第一农场蹭一顿饭,记住从现在起,你称呼朕要称呼公子。"李忠连忙开口说道遵旨!

隆昌第一农场内,到了午饭时间,农场的集中食堂也在生火做饭。东辽地区目前还属于配给制,所以农场的集中化住房是一般来说不带厨房的吃饭,统一在集中食堂。这也是为了推进煤矿的使用,毕竟目前来说,家用煤矿还属于太奢侈了,一般情况下是公用单位或者是集中供煤使用。

毕竟,为了防止煤炭中毒,需要一套铁制的专用设备。目前来说,帝国的铁还比较稀缺,所以除了公理可能奢侈点搞一套铁制的专用设备外,其他地方想都别想,更别说普通百姓?不过这相比以前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赵宇和李忠二人刚走到第一龙场,就被农场的治安卫兵拦了下来,开口问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赵宇开口说道:"是关内过来探亲的,路过你们这里,刚好到了中午,所以想蹭一顿饭。"卫兵见状,也没有多刁难,只是按纪律检查了一下,两人的随身包裹,然后让两人登记了一下,还热情的给两人指了一下集中食堂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路过吃饭这种事是常事,一般来说的话,单位和农场的集中食堂是允许对外开放的,当然是不允许白吃白喝的,要么拿钱,要么干苦力。不同于后世,现在这个年代能吃饱饭,也才几年时间,所以需要控制一下。

第一农场根据命名逻辑,第一农场是隆昌县十二个农场中实力最强悍的一个,所以伙食配置也是最高的一个。午饭是餐饭制,也就是打饭制,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再配个汤。家家户户一般都是月包制,也就是一个月一饭钱,如果农场要出公差,你干是可以免费吃一顿的。饭可以免费打,但菜只能打三回,打多了是需要付钱的,偶尔还提供一些特类食品,酒之类的也会有,但是一般情况下价格也不会太便宜。

虽然有两个陌生人,但农场的保卫部门了解了一下之后,进行了一个简单登记,也就没管。赵宇和李忠二人打了两个菜,找了一个地方就吃了起来。

然后赵宇和几个当地的聊了起来,先扯家常,然后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吃喝拉撒,又聊到本地的建设农场的情况,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