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问岐伯:“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事儿一直琢磨不透,你能不能给讲讲,啥是阳痛啊?这阳痛到底是个啥原理?”
岐伯一听,嘿,这黄帝今儿个是求知欲爆棚啊,于是他慢悠悠地说:“大帝啊,您这问得好啊!阳痛啊,说白了就是上半身,特别是头面部那些地方因为热气郁结导致的疼痛。这种痛啊,就像夏天你被太阳晒得头疼脑热那种感觉,只不过这热气可不是从天上晒下来的,而是从咱们身体内部发出来的。”
黄帝一听,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咱要是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解决呢?”
岐伯捋了捋胡子,笑道:“大帝啊,您这就问到点子上了。阳痛上热,咱们得找足厥阴肝经来帮忙。为啥呢?因为肝经啊,它就像咱们身体里的灭火器,能扑灭那些不该有的热火。不过啊,这灭火器可不是随便按的,得按对地方。”
黄帝挠挠头:“按对地方?这咋按啊?”
岐伯指了指脚:“您看,这足厥阴肝经啊,它有个特别重要的穴位,叫太冲穴。这穴位在哪儿呢?就在您脚上大拇指和二拇指中间,往后挪一点,您按按看,是不是觉得酸酸涨涨的?对了,就是这儿!这太冲穴啊,是肝经的原穴,也就是肝经的精气汇聚之地。咱们针灸或者按摩这儿,就能调动肝经的灭火力量,把上半身那些热火给灭了。”
黄帝一试,果然觉得一股清凉之气从脚底升起,直冲脑门:“哇,老岐,你这招真灵啊!不过,你刚才还说了个足少阳,这是啥意思?”
岐伯笑道:“大帝啊,您记性真好!这足少阳啊,就是咱们的胆经。胆经啊,它有个特点,就是能疏通气机,让咱们的身体能够自由地俛仰,也就是弯腰、抬头啥的都不费劲儿。但要是胆经堵了,您就会觉得脖子、肩膀、腰啊,哪哪都僵硬得跟木头似的,连转个头都得费老劲儿。”
黄帝一听,连忙点头:“对对对,我经常觉得脖子僵硬,有时候转个头都得‘咔嚓’响一声才行,这应该就是胆经的问题吧?”
岐伯笑道:“大帝啊,您这可是说到点子上了。遇到这种情况啊,咱们就得找胆经上的风池穴和肩井穴来帮忙。这风池穴啊,就在您后脑勺下面,两条大筋和耳朵后面那条线的交汇处。您按按看,是不是觉得特别舒服?对了,这就是风池穴,它能疏散头部的风热,让您的头变得轻轻松松的。”
黄帝一试,果然觉得神清气爽,连带着脖子都灵活多了:“哇,这风池穴真厉害!那肩井穴呢?”
岐伯指了指黄帝的肩膀:“大帝啊,您看,这肩井穴就在您肩膀头儿那儿,跟乳头差不多齐平的地方。您按按看,是不是觉得特别酸胀?对了,这就是肩井穴。它能疏通肩背部的气血,让您的肩膀变得跟年轻时一样灵活。”
黄帝一试,果然觉得肩膀轻松多了,连带着心情都好了不少:“哈哈,老岐啊,你这针灸之道真是博大精深啊!今天听你这么一说,我可是受益匪浅啊!”
岐伯笑道:“大帝啊,您这可是抬举我了。针灸之道啊,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咱们得好好珍惜,好好传承才行啊!”
黄帝一脸好奇地坐在龙椅上,岐伯则悠闲地摇着扇子,两人面前摆着一盘棋局,但显然,他们现在的心思并不在棋盘上。
黄帝挠头道:岐伯啊,我这心里头有个疑惑,就像这棋盘上的迷宫,怎么走都走不出来。你说,中热而喘,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
岐伯笑眯眯地说:哎呀,黄帝大人,您这疑惑可问到点子上了。中热而喘啊,说白了就是身体里头的火苗子烧得太旺,把肺给烤得直喘气。不过别担心,咱们中医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