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把军衔确立为18级。
士官六级:一级士官、二级士官、三级士官、四级士官、五级士官、六级士官
尉官四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校官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将官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军职分九级: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
正副班长、排长、连长,依次对应一到六级士官军衔。
当然,小兵立功之后,也会有军衔奖励的。
正副团长、营长对应尉官军衔。
正副师长、旅长对应校官军衔。
正副司令、军长对应将官军衔。
这跟现实中的军职军衔对应不太一样,但无所谓,反正古代人又没见过现代的军衔制。
当然,这种对应也只是相对应,是陈平安为了推行军衔制度,给现有陈家军内部赋予军衔提供的一种标准。
等第一波军衔赋予结束之后,这种对应也就没用了。
因为,陈平安决定,以后军衔的晋升只会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军功。
只有通过军功,才可以提升军衔,其他功劳,一律不准参与到军衔晋升的评判中来。
陈平安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军衔泛滥,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到军衔提升的话,以后军衔必定泛滥。
军衔的获取,必须通过军功,只有打仗了,才能获取到军衔。
这就注定了可以获得军衔荣誉的,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