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但不敢反对,还得老老实实的归还先前兼吞的无主之地给官府,用以赐给登记在册的自耕农。
短短三个月内,豫州便顺利的完成了均田制推行。
与此同时,分到了田地的青壮百姓,尽皆踊跃的应召进入鹰扬府,成为大楚一名府兵。
短短时间内,豫州一役所俘获的魏军降卒,便尽皆通过府兵制轻松消化吸收,无缝衔接的转化为了大楚府兵。
均田制和府兵制,皆顺利推行,接下来就是科举制了。
此制的阻力更是可忽略不计。
无论是寒门庶子,还是士家豪姓,皆是翘首以盼。
没办法,豫州归入楚国已成定局,士族豪姓们就算心下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而在楚魏之战中元气大伤的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楚国生存下去。
均田制的推行,扼杀了他们兼并土地,只管埋头搞钱这条路,惟一的出路就是出仕为官,为大楚效力,为自己和家族谋一个前程。
所幸楚王宽宏大度,不计前嫌,明诏无论你曾经效忠于谁,无论你是寒门还是士族,皆可参加科举,凭真才实学争一个出仕为官的资格。
这等于刘备公开表态:
以前的事,咱们就翻篇了,现在你们是我刘备的臣民,我自然一视同仁,给你们为我效忠的机会。
不过这个机会,要靠你们自己争取,要你们自己去卷科举考试。
你有真才实学,你卷赢了我才用你。
于是这明诏一发,颍川乃至豫州兖州的士家豪姓们,无不是跃跃欲试,争相盼着通过科举争一个为大楚效力的机会。
萧和遂向刘备进言,借着这个势头,趁势诏告天下,于今秋举行大楚第一次科举,正式开科取士。
其实早在豫州一役前,萧和便已进献科举制,老刘也已诏告天下。
只是适逢曹操大举挥师南下,老刘不得不将精力用于北伐之上,科举制虽已颁布,却一直未有机会举行。
现下豫州已收复,伪魏也被打残,曹操只能躲在济水洪泽之后舔食伤口,再无主动南侵的能力和胆量。
这种情况下,开科取士正当其时。
刘备自是欣然采纳了萧和所奏,当即宣布,于楚国诸州开科取士。
诏令传下,诸州沸腾。
各州的寒门才俊,士家贤能,皆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要一展所学,博一个晋身之阶。
于是在春末之时,大楚首次科举的乡试,于各州正式举行。
青州,徐州,荆州,豫州,扬州,交州…
大楚所控制的六州,各县各郡的才子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州治,积极的参加首次科考。
各州乡试进阶者,可得举人之名。
秋收之后,各地的乡试胜出者,从四面八方抵达了楚王都许昌,参加会试,竞争名额更少的贡士资格。
会试之后,其中佼佼者,便可入王宫,参加由刘备这位楚王,亲自主持的殿试,以争进士之名…
是日,王宫明德殿内。
刘备召集了萧和,庞统等在京重臣,共同审阅贡士们的试卷。
现下并非天下一统,太平时节,正是魏楚争雄之际,战争无可争议的是排在万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