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喷子喷到极致,就让人神往之

这也就意味着新省的棉花、哈密瓜可以上了火车就一口气来到水云港,水云港的海鲜和进口产品,可以上了火车运往最西部的边陲。

而这条横贯东西的大动脉,途经象省中阳市这个最大的中转站,与京广铁路交汇,途经余市,则与京浒铁路相会。

只有千亿产业才配它失去的江湖地位。

尤雅像轻盈的仙子,拿着遥控器,站在大屏幕下给在座的领导讲述这个好故事,一时荡气回肠。

市办公室的秘书接到他领导的暗示,一再要求关掉灯光,沈在心无意中扭头,市长的眼镜镜片下泪光莹莹。

太震撼了。

尤雅讲完,看大家都没了动静,似乎都在失神,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脱口来了一句:“沈总。你要不你来讲两句?”

我沈总?

我讲两句?

我咋那么不自信呢。

书记说:“小沈赶紧的,你也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项目是你牵头的,你是第一个来我们水云市把方案在我们面前的,就像端出来了一份饕餮大餐,你看我们都不是讲究人,不知道从何吃起,我们需要你做个说明。”

从哪吃不重要,这个方案就是我做的呀,尤雅都讲完了,我讲什么呀?

市长也催促:“小沈,别不好意思,我们也听听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姜惟偷笑。

她怀疑老大故意是找准场合锻炼她老公的。

沈在心爬起来,忽然间发现大家屏息凝视要听他发言,一时大脑一片空白,脱口就是一句:“海龙必将腾飞……”

头疼不?

这什么开头?

他找补说:“这条海龙才是真龙,八纵八横,只有它整个贯穿东、西,就像一条从东向西的巨龙……”

有点编不下去呀。

他假装致敬,看向屏幕,希望有个机会编下去。

摸着自己的胸口,再放下来,终于不那么紧张了。

他说:“我们知道,自清代起,先贤们就有一场跨世纪的争执,我们国家要强大,是要陆防还是要海防,为此李鸿章搞了北洋舰队,左宗棠进了新省,一败一胜,好像是争执有了结果,而实际上,却又未有结果,你们看现在的国内,沿海发达地区,GDP的占比,再看看西部城市?那就又衍生出了新的观点,我们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东进还是西出,我们是通过沿海城市,千帆出海下南洋,还是西出万里如龙,统合中亚五国,过乌克兰、土耳其完成中欧贸易壮举?”

尤雅也是刚坐下,找了杯水,差点没喷出来,这扯的有点远了吧?

沈在心说:“那么这陆路、海运两个问题矛盾吗?有了这条海龙,有了云水港,东进还是西出就能完美地融合,要西出靠什么?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业制成品,海洋贸易而来的货物,从东到西,就像一条大动脉通到底,才能支撑西出;东进也是一样,只有我们海龙汇集了九州的力量,喷薄吞吐,才有力量。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如何去看待眼前这个产业,都小看它了。没有复杂的环节,没有辗转中转,直接由支流汇入,主干通畅笔直,往小里说,我们是在振兴我们余市、水云市,大处讲,这不是海龙西出东进的重要一环吗?在这个先决条件下,水云港面临的一些困难算什么,不算什么,缺深水泊位可以改造,缺人才可以引进人才,缺硬件设施,这不,我们不是来了吗?我们来是干什么,就是配套设施的,就是为了在这个伟大的工程项目上镶嵌一环。”

他说:“方案我们家尤总都谈过了……”

说到我们家,姜惟嘟起唇瓣,斜了他一眼。

但沈在心,却是彻底放飞了自我。

他带着笑意说:“我还想说,这两年流行搞自贸区,这省也划地,那省也出风头,划的地方乱七八糟,依我看,不挨大动脉,没有水陆运输,没有出海港口,既形不成产业带,又不够现实,难道大家隔空喊老外进来,还是凌空飞出去找老外,有什么用呢,到头来,不还是省会城市周边搞个园区吗?有卵用?怎么体现进口进来不在多处流转,没有中间环节,能就地加工再贸易走呢?你们看这条海龙沿山川平原而去,可以内外相连,东西贯通,沿着它、靠着它,不才是天然的自贸区地带吗,不是在给伟大的计划画龙点睛呀?”

一阵放肆胡喷。

书记等人头都不抬,都哗哗书写。

喷子喷到极致,就让人神往之,就像当年老牟说,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暖湿气流吹过来,使西北变成“塞上江南”,你听完是当众讥笑他呢,还是细想好像是那么回事儿,所以神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