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顺应天命

关于奴隶社会形成的原因,寒枝后来又思考了一下,她觉得自己一开始或许想错了。

和未开化的野蛮时代相比,奴隶制度其实是一种进步。

战争最开始的原因,基本都是围绕着食物展开的,这里的食物不够吃了那就搬迁,所有地方食物都不够吃,那就定居农耕。等到农耕时,遇上天灾,地里的粮食不够吃了,那就只能去抢附近部落的食物。

战争结束后,战败的部落会直接沦为俘虏并被取耳或者斩首。

食物连自己人都供应不上,与其把这些外人带回家分食食物,不如直接杀了省心。

而等到了农耕生活渐渐稳定下来,风调雨也顺,粮食大丰收有了剩余,那么将俘虏带回部落,给很少的粮食让他们为部落干活,就成了一个好计策。

一个是将俘虏就地杀死,一个是把人活捉回去干活,哪种制度更文明自然不必说。

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更先进的制度,也就是封建社会制的到来,奴隶制就显得原始又野蛮。

寒枝又来自于一个比封建制更加文明的社会,所以当初看到奴隶买卖的场景时,心里难免激荡。

只是事后回想一下,和就地杀死战败俘虏的做法比起来,一开始想出把人留下来当做劳动力使用的想法,也许是带着一些悲悯之心的。

人只有活着,才能创造一切可能,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奴隶制的出现留下了更多的人口,人口是一切的可能。一座城市的运转,是需要大量人口支持的,否则这个世界永远都是部落制。

只有人口上来了,部落才可以聚合为城市,城市才可以发展成国家。

自从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她似乎就不再那么抵触奴隶买卖这件事了。

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一味的倒行逆施,只会落个身死道消的下场。

自古逆天而行者,多半道中卒。

而那些看似逆天成功改命者,细究之下,都是在顺着天命而行。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成功,便是顺应天命而行的最佳实例。

从孔子周游列国就可以看出来,那时候列国之间的交通已经十分发达了,一统的苗头已经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