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在这片田野里玩耍的日子吗?”顾家启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地说。
“当然记得,那时候的快乐真简单。”刘瑶微笑着回答。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机器的轰鸣声。原来是村里的新型智能农耕机正在进行春耕作业,这种农耕机配备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能根据土壤的湿度、肥力等因素自动调整耕种方式。
看着农耕机,顾家启突然灵感一闪:“刘瑶,我们能不能把智能传感器应用到避难屋的通风系统上,让它能根据地震的情况自动调节通风口的开合?”
刘瑶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就像农耕机根据土壤情况自动调整一样,通风系统也能根据地震状况智能变化。”
两人兴奋地回到研究中心,立刻投入到新方案的设计和测试中。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智能通风系统终于成功研制出来,解决了避难屋的一大难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时间越来越紧张,顾家启和刘瑶经常加班到很晚。我虽然心疼他们,但也明白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
一天晚上,我的智能机器人妈妈做好了饭菜,等他们回来。一直等到很晚,两人才疲惫地走进家门。
“爸,又让您等久了。”顾家启有些愧疚地说。
“没关系,工作重要。快吃饭吧,都快凉了。”我招呼他们坐下。
吃饭时,我忍不住问:“你们的那个避难屋研究得怎么样了?”
“进展还算顺利,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刘瑶说,“最近我们在研究避难屋的能源供应问题,要确保在地震后能独立运行。”
“这方面我不太懂,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要是累了,就多休息休息。”我关心地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爸,您放心,我们不累。一想到这个避难屋能在地震时保护那么多人,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顾家启坚定地说。
看着他们充满干劲的样子,我心中感慨万千。我知道,他们正在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们。
就在项目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了。在一次全面测试中,避难屋的智能控制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所有设备陷入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