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启和刘瑶凑过去,认真研究起来。“嗯,有道理,我们可以联系一下材料供应商,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样品回来进行测试。” 家启点头表示赞同。
很快,材料样品就送到了实验室。团队成员们立刻开始进行实验,测试新型材料在微型激光系统中的性能表现。然而,实验过程并不顺利,新型材料虽然在聚焦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但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和性能衰退的问题。
“看来我们还是遇到难题了。” 来喜皱着眉头,有些沮丧地说。
“别灰心,每一次遇到问题都是我们前进的机会。” 刘瑶鼓励道,“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实验数据,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大家又重新投入到紧张的研究中。他们日夜奋战,反复讨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一次深夜的讨论会上,来喜突然灵感一闪:“会不会是材料的散热问题没有解决好?长时间使用产生的热量,可能加速了材料的老化。”
来福听后,眼睛一亮:“有道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高效的散热系统,降低材料的工作温度。”
团队成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开始设计和测试各种散热方案。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他们终于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散热系统,通过微通道水冷和高效散热涂层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材料的散热问题。再次进行实验时,新型材料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
“成功了!我们成功解决这个问题了!” 实验室里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来福和来喜更是兴奋得满脸通红。
小主,
然而,这只是众多难题中的一个。在将微型激光应用于除害虫和除杂草的实验中,他们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精准地识别害虫和杂草,避免误伤到农作物,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 来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大量的图像数据训练模型,让系统能够准确地区分害虫、杂草和农作物。”
家启点头表示认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要收集足够多且准确的图像数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团队成员们开始分工合作。来福和来喜负责在田间地头收集各种害虫、杂草和农作物的图像数据,家启和刘瑶则带领其他成员进行图像识别算法的研究和开发。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终于收集到了足够多的图像数据,并成功开发出了一套高精度的图像识别算法。
将图像识别系统与微型激光系统相结合后,进行的第一次实地测试。大家都紧张地守在测试田边,眼睛紧紧地盯着操作屏幕。
“启动系统。” 家启发出指令。只见一台小型的农业机器人缓缓驶入田间,它的顶部安装着微型激光发射装置和图像识别摄像头。摄像头快速地扫描着周围的环境,将图像数据实时传输到控制系统中。当识别到一株杂草时,控制系统迅速计算出杂草的位置和大小,然后发射出一道细微的激光束,精准地击中杂草,瞬间将其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