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八)

“所以啊,咱们得问问病人,他平时每天小便几次。如果他平时每天小便三四次,现在突然变成一两次了,那咱们就得注意了。这说明他的津液已经亏得差不多了,大便很可能就快拉不出来了。”

小弟子瞪大了眼睛:“哇,这么神奇啊!那师父,如果小便次数少了,大便就快拉不出来了,那该怎么办呢?”

张仲景仙师说:“别着急,别着急。这时候啊,咱们得等。等什么呢?等小便次数减少了,津液就会慢慢地回到胃里面去了。等津液回到胃里面了,大便就能拉出来了。”

“所以啊,咱们得告诉病人,别着急上火,大便不是想拉就能拉的。得等津液回到胃里面了,大便才能顺利地拉出来。”

有一天,咱们这位聪明伶俐的小弟子,眉头紧锁,一脸困惑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张口就问:“师父啊,我这心里头有个大大的问号,都快把我憋成气球了!我就想知道,为啥伤寒的时候,人会吐个不停呢?这里面有啥门道?”

张仲景仙师一听,心里头那个乐呵啊,心想:这小子,求知欲还挺旺盛嘛!于是,仙师捋了捋他那飘逸的长须,慢悠悠地说:“嘿,小家伙,你这问题问得好!伤寒呕多,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爆笑中医小课堂”:“咱们先说伤寒啊,这玩意儿就像是身体里的捣蛋鬼,一来就捣乱,让你的身体各种不舒服。而呕吐呢,就像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说:‘嘿,哥们儿,我这儿出事儿了,快来瞧瞧!’所以啊,呕吐不是无缘无故的,它背后藏着不少秘密呢。”

“首先啊,伤寒的时候,邪气往往会侵犯到咱们的脾胃。脾胃是啥?那可是咱们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再把这些好东西运送到全身各处。可一旦脾胃被伤寒邪气给缠上了,它们的工作效率就大打折扣了。食物消化不了,营养吸收不了,堆在胃里,那感觉,就像是吃了个不熟的柿子,又涩又堵得慌。所以啊,身体就只能通过呕吐这种方式,把这些‘垃圾’给排出去,算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连连点头:“哦~原来如此,那师父,您说这呕吐是不是好事儿呢?”

仙师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哎,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呕吐确实能排出一些邪气,但要是吐个不停,那可就麻烦了。你想啊,脾胃老这么吐,它们还怎么好好工作?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抵抗力不就下降了吗?所以啊,呕吐这事儿,得辩证地看。”

“再说了,咱们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就说这伤寒呕多吧,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像是阳明证(阳明病,中医的一种证候类型,主要表现为高热、大汗、口渴、脉洪大等),但你可千万别急着攻下。为啥?因为这时候的呕吐,其实是身体在努力往外排邪气呢,你要是这时候用攻下的药,那不就是帮倒忙嘛,邪气没排出去,正气倒给伤了。”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挠了挠头:“师父,您说的这阳明证,我怎么听着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啊?是不是我学会了,就能一打十了?”

仙师一听,差点没笑喷出来:“哈哈,你这小子,想象力倒是挺丰富。不过啊,咱们中医的阳明证,可不是什么内功心法,它是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通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得出来的诊断。你要是学会了,虽然不能一打十,但给人看病,那可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啊,遇到伤寒呕多的病人,咱们得先仔细辩证,看看呕吐是正气抗邪的表现,还是邪气太盛,脾胃已经扛不住了。要是正气抗邪,那咱们就得帮它一把,用点和胃止呕的药,让脾胃别那么累;要是邪气太盛,那咱们就得驱邪为主,同时兼顾脾胃,别让它们伤得太重。这样一来,病人才能好得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