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那既幽默又充满智慧的讲解:“首先啊,咱们得明白,这伤寒病啊,就像是个调皮捣蛋的小鬼,一开始可能只是在外头溜达溜达,比如发个烧啊,流个鼻涕啊,这时候你要是及时出手,用点解表散寒的小手段,它可能就乖乖投降了。但是呢,你要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这小鬼可就开始捣蛋了,它会悄悄地溜进你的身体里面,找个舒服的地方藏起来,准备搞点大动作。”
“而这脉沉啊,就是它藏进去的信号灯!你想啊,这脉象要是浮在表面,那就像是小偷在门外探头探脑,一看就知道它还没进门呢。但是这脉沉下去了,就像是那小偷已经摸黑进了屋,躲在了某个角落里,准备伺机而动。所以啊,脉沉就说明病邪已经不在表面了,它已经深入到身体里面去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哦~原来如此,那喘满又是怎么回事呢?”
仙师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喘满啊,这就是那小鬼捣蛋的杰作之一了。你想啊,它藏进身体里面后,就开始四处捣乱,一会儿这儿堵堵,一会儿那儿塞塞。这肺啊,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一个大风箱,负责给全身供气。但是呢,这小鬼一捣乱,肺里面的气就不够用了,它就得拼命地呼吸,想把更多的气吸进来,结果呢,就越喘越厉害了。所以啊,喘满就说明这病邪已经影响到了肺的功能,让肺累得气喘吁吁的了。”
小弟子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但是他又转念一想,说道:“那仙师啊,既然病邪已经跑到里面去了,咱们是不是得赶紧把它赶出来呢?比如说,发个汗啥的?”
仙师一听,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哎,我的小徒儿啊,你这思路啊,虽然看起来挺有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大错特错了。你想啊,这病邪都已经躲到里面去了,你要是再强行发汗,那不就等于是在外面使劲敲门,想把小偷吓出来吗?可是呢,这小偷要是吓得躲得更深了,或者干脆从后门跑了,那你不就白忙活一场了吗?”
“更糟糕的是啊,你这发汗一发,身体里的津液可就遭殃了。你想啊,这津液就像是咱们身体里的润滑油,要是流失得太多了,那身体里的各个部件可就得开始干磨了。到时候啊,大便就变得干燥难解了,这就叫‘津液越出,大便为难’。所以啊,发汗这事儿啊,得看情况来,不能乱来。”
小弟子一听,吓得连连摆手:“哎呀妈呀,这可真够吓人的!那仙师啊,这病邪要是躲在里面不出来,咱们可咋整啊?”
仙师笑了笑,说道:“别急别急,咱们中医啊,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既然病邪已经躲到里面去了,那咱们就得想办法把它从里面引出来。比如说啊,可以用一些苦寒的药,像大黄啊、黄芩啊之类的,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清洁工,可以把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垃圾都清理出来。当然了,这还得根据具体病情来搭配药物和剂量才行。”
“另外啊,这病邪要是长时间躲在身体里面不出来啊,它还会和咱们身体里的正气打架呢。这一打起来啊,身体可就乱套了。到时候啊,人就可能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的情况了。这就叫‘表虚里实,久则谵语’。所以啊,咱们治病啊,一定得及时、准确才行。”
小弟子一听,顿时觉得茅塞顿开,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连忙跪下磕头:“多谢仙师指点迷津!弟子一定铭记在心!”
仙师哈哈大笑:“起来吧起来吧!咱们中医啊,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行。你今天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啊,就说明你已经开始动脑筋思考了。这是好事啊!以后啊,你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啊,尽管来问我!”
有一天,一个满脸疑惑的小弟子蹦跶到张仲景仙师面前,眨巴着大眼睛问:“仙师啊,我有个难题想请教。就是那种三阳合病,肚子胀得跟气球似的,身体重得跟背了座山,翻个身都费劲儿的病,您有啥妙招没?”
张仲景仙师一听,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笑眯眯地说:“哦,你说的是三阳合病啊,这可是个有点棘手的家伙。肚子胀、身体重、翻身难,嘴里还没味儿,脸上还脏兮兮的,对吧?这事儿啊,得讲究方法,不然乱来一气,麻烦可就大了!”
小弟子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连忙点头:“对对对,就是这样!那仙师,您说该怎么办啊?”
仙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要是这时候你跑去发汗,哎呀,那可不得了,病人说不定就开始说胡话了,还可能尿床呢!你说尴尬不尴尬?反过来,你要是想着给泻一泻,那更糟糕,手脚冰凉不说,额头上还直冒冷汗,看着都吓人!所以啊,这事儿得慢慢来,咱们得对症下药。”
小弟子听得一愣一愣的,赶紧追问:“那到底该用什么药呢?仙师您快说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仙师摸了摸小弟子的头,慈祥地说:“别急,我这就给你说。要是病人自己出汗呢,咱们就用白虎汤。要是拉肚子呢,那就得用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