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李大人踉跄后退。
“诸位好汉!折子我都按你们说的写了!西郊走水,天灾所致... ...”
围堵的众人不给任何机会,提刀直取咽喉。
李大人绝望地闭上眼睛。
伴随着衙役们的惊呼,大刀被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石子震碎。
一柄长剑逼退为首之人。
小久一个跳跃将李大人护在身后,赶来的御林卫个个提剑怒指。
那些黑衣人见势不妙,立即撤去。
李明秋这才松了口气。
小久收起细剑,扫了一眼黑衣人逃窜的方向,确定他们离去后,这才转身对李大人道:“李大人,您没事吧?”
李大人惊魂未定,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颤声:“多、多谢少侠相救!若非少侠出手,下官今日怕是...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久打断他的话:“李大人,在下来自宫中御林卫,与温,白两位大人来此地办事。温大人得知您今日到过龙舟码头,与船上的人有过交集。他怕您出事,特意让我等前来看看。”
李大人神色一僵,眼神闪烁,想起了那日在朝堂,一男子手持官令现身。
“可是白倾尘白大人?”
“是,您见过的。”
“你们在...在调查那船上的人?”
小久点头。
“不错,我家大人乃是当今圣上钦点,前往宛城彻查贪腐之案。因些许缘故,便在永安稍作停留数日。近日听闻龙舟码头有一艘自宛城而来的大船,遂查探了一番。”
李明秋喉头发紧...
圣上钦点...
小久疑惑问道:“李大人,白日时您与船上人是有过什么矛盾吗?”
“我... ...这... ...”
“您不想说也无妨,不过您也瞧见了,若不是我们赶来及时,这会...您恐怕...”
李大人面露难色,犹豫片刻,终于说道:“少侠有所不知,此事牵涉宛城杨太守... ..”
小久眼睛一亮:“杨太守?”
“那群手持弯刀的杀手,乃是宛城副察使周成的麾下,而那周成,又对杨太守言听计从!不仅如此... ...宛城的多数官员,几乎皆被杨太守收买,甚至连永安城的商户,顾家也不例外,皆在为其效力!”
李大人招了招手,神情有些紧张。他担心这些话会被那些人折返回来听到,便带小久去了官府里。
小久抱臂而立:“既然是一伙的,那他们为何要灭顾家?”
李大人擦了擦汗:“这下官就不知道了。”
看着李明秋害怕的样子,小久眉毛上挑。
想着十七和顾辞教他的话,继续说道:“或许是没利用价值了吧。”
“这...”
“哎,顾家可惜了。”小久叹息:“我家大人受陛下指令彻查宛城,他们若再坚持坚持,说不定也不会遭受灭门了!”
闻言,李明秋噤了声。
他今日不过去了趟码头,也表明自己会帮他们隐瞒灭门惨案。
可最后,竟也难逃一死。
而小久的这番话不就是在告诉他,如果杨太守还未被端,那他便一日不得安全。
或许他的下场...便会和顾老爷一样!
他在心里衡量着:若有当今陛下撑腰,说不定真能将宛城那些毒瘤一网打尽!
李明秋脸色煞白,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官袍袖口:“少侠,你家两位大人查得如何?可有把握将宛城那些人... ...”
小久眉头紧锁,故作沉重地叹了口气:“李大人,实不相瞒,我家大人原本已掌握了一些关键线索,可如今顾老爷一死,许多证据都断了”他摇了摇头:“眼下,怕是又得从头查起。”
“从头查?!”李明秋声音陡然拔高,又慌忙压低,急得额头沁出冷汗,“这,这怎么行!那些人今日敢来灭口,明日说不定就...说不定...”
他越说越慌,后背已被吓得浸湿。
仿佛那些黑衣人的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小久故作无奈:“李大人,查案之事急不得,尤其对方是杨太守这样的权臣,若无铁证,贸然动手只会打草惊蛇,您说对吗?”
“可我等不了啊!”李明秋一把抓住小久的手臂,急切道:“少侠,下官...·下官可以作证!那艘船、那些杀手,下官亲眼所见!还有顾家灭门一事,分明就是他们所为!”
小久目光徽动:“李大人,空口无凭,您可有物证?比如....那船上之人与杨太守往来的书信?或是他们提及此事的只言片语?
李明秋一怔,随即咬牙:“我不过是个小小的巡抚,怎会有这些...不过...”
“不过什么?”
“三年前,那边的人不知要运什么东西去往皇城,而水路是必经我们永安城的龙舟码头。那年下官留了个心眼,暗中记下了他们的船号和往来日期。他们每隔三个月就会运送一批货。”
小久忍下心中跳跃:“李大人,这些记录可还留着?”
李明秋紧张地搓了搓手:“下官...下官都记在一本私册上,藏在家中密室。可若是被他们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