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甘草

用法用量

一般宜煎服1.5-9克,或入丸、散。生用性微寒,长于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以及润肺止咳作用。

注意事项

1.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言“藻戟芫遂俱战草”,即甘草不宜与大戟、甘遂、芫花、海藻同用。

2.对于湿盛中满者,或使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不宜大剂量久服,因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

3.高剂量的甘草甜素会导致肾脏保留盐分和水,可能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等问题,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以及服用地高辛或会增加尿中钾排泄的利尿剂的人等应慎用或禁用。

小主,

4.甘草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孕妇不应服用。

5.甘草可能与华法林、紫杉醇、顺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

传统医学功效

1.补脾益气:可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等补气健脾药同用,如四君子汤;也可用于心气不足、气虚血少引起的心动悸、脉律不齐,常与人参、阿胶、桂枝等配伍,以补益中气而生血复脉,通利经脉而止心悸怔忡。

2.润肺止咳:性味平和,肺寒、肺热所致的咳嗽气喘均可配伍应用。如配伍麻黄、杏仁组成三拗汤,可治风寒犯肺导致的喘咳;配伍麻黄、杏仁、生石膏组成麻杏石甘汤,可治肺热导致的喘咳。从现代药理分析,甘草能作用于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性刺激,起到抗炎抗过敏、镇咳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使痰容易咳出。

3.清热解毒:有良好的解毒功效,可用于痈疽疮毒、食物或药物中毒等情况。如配伍桔梗,可治咽喉肿痛;配伍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可治痈肿疮毒。用治食物中毒、药物中毒以及农药中毒时,可单用本品煎汤服,或与绿豆同用,以加强疗效。

4.缓急止痛:常用于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如配伍桂枝、芍药、饴糖等组成小建中汤,可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挛急作痛;配伍芍药,可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导致的四肢拘挛作痛或挛急不伸。

5.调和药性:能缓和药性、调和百药。与附子、干姜等大辛大热的药同用,可缓和其热性,以防伤害阴血;与石膏、知母等太过寒凉的药物同用,能缓和其寒性,以防伤胃;与大黄、芒硝等泻下力量过猛的药物同用,能缓和其泻下作用,使泻下而不伤正气;与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等补益的药物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与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等热药寒药同用,又能起协调作用。

现代医学功效

1.抗炎和抗过敏: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和过敏反应。

2.免疫调节:甘草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

3.抗肿瘤: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能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4.抗氧化: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

5.保护神经:甘草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6.降糖降脂:甘草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对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抗溃疡:甘草能够促进胃部黏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可用于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8.解毒作用:甘草对多种毒素有解毒作用,可用于食物中毒和药物中毒的辅助治疗。

《甘草的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