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整地:在种植前,将土地深翻30-40厘米,清除杂草和石块,然后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作为基肥,每亩用量约为2000-3000千克。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做成宽1.2-1.5米的高畦,畦沟宽30-40厘米,深20-30厘米。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在秋季11月中旬,当何首乌种子成熟时,将其采集并晾干,然后在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与细沙混合均匀,撒播在畦面上,覆盖一层薄土,轻轻压实,再覆盖一层稻草或地膜,以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播种后15-20天即可出苗。
2.扦插繁殖: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何首乌茎蔓,剪成15-20厘米长的插条,每个插条上至少有2-3个节。将插条的下端剪成斜口,插入准备好的苗床中,深度为插条的1/2-2/3,株行距为10-15厘米×20-30厘米。插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搭建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一般扦插后20-30天即可生根发芽。
3.块根繁殖:在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将何首乌的块根挖出,选择无病虫害、直径在3-5厘米的块根,切成5-10厘米长的小段,每段上至少有1-2个芽眼。将切好的块根段按照株行距30-40厘米×40-50厘米的规格种植在畦面上,覆盖一层薄土,轻轻压实,再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1.间苗与定苗:当种子繁殖的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拔除弱苗、病苗和过密的苗,保留健壮的幼苗。当幼苗长到10-15厘米高时,进行定苗,株距为30-40厘米。
2.中耕除草:在何首乌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深度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根系。一般每年中耕除草3-4次。
3.施肥管理:何首乌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肥料,除了在种植前施足基肥外,还应根据其生长情况进行追肥。在幼苗期,可追施稀薄的人畜粪尿或尿素,每亩用量为5-1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在生长旺盛期,可追施复合肥或饼肥,每亩用量为15-20千克,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和提高产量。在块根膨大期,可追施钾肥,每亩用量为10-15千克,以促进块根膨大。
4.浇水管理:何首乌喜湿润的环境,但怕积水。在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但浇水量不宜过大。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避免田间积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5.搭架与修剪:当何首乌的茎蔓长到30-40厘米高时,应及时搭架,以利茎蔓攀援生长。可采用竹杆、木杆等材料搭建人字架或篱架,架高一般为1.5-2米。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修剪过密的茎蔓、病枝和枯枝,以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和良好的生长态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何首乌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等。叶斑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根腐病可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防治,每隔10-15天灌1次,连续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