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纸短情长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1412 字 1个月前

"国强:

见字如晤。

深圳已安顿,生意渐入佳境。每日卖粉百余碗,净利约20元。租了铁皮屋,虽简陋但可遮风挡雨。常忆大学时你为我带早饭,今附上90元及粮票,望勿推辞。

此地虽乱,但朝气蓬勃。工地林立,商机处处。你若有意,可来深共谋发展。若决意留在教育岗位,我亦理解。无论何时来,我必扫榻相迎。

另:深圳图书馆藏书甚丰,你可来查阅所需资料。

友:西度

1983年9月15日"

这封短信他写得极慢,每一笔都力透纸背。写完后,他小心地从抽屉里取出积攒的粮票——全国通用的五斤票在1983年仍是硬通货,相当于一个工人半个月的口粮。又数出九张十元钞票,这些都是新版的第四套人民币,墨绿色的工农兵头像还散发着油墨香。

"要不要放张照片?"陈伟明翻出一个信封,"让那老师看看深圳啥样。"

卓西度摇头。前世韦国强直到2005年才第一次来深圳,那时特区早已高楼林立,找不到半点1983年的痕迹。他忽然很想让老友看看现在的深圳——不是后来那个现代化大都市,而是这个尘土飞扬、生机勃勃的建设中的深圳。

他最后检查了一遍信件,确保没有写任何可能给韦国强带来麻烦的内容。1983年的信件检查虽已不如前些年严格,但"走私投机倒把"等词汇仍可能给收信人造成困扰。

信封好后,卓西度又取出一张信纸,这次是写给父母的。自从到深圳后,他每周都会给广西农村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但从未提及自己摆摊的事——在老一辈眼中,这仍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他只说在特区找到了"办公室工作",月薪80元,还寄回了50元钱补贴家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卓哥,明天我去寄信。"陈伟明把两封信收进抽屉,"你早点睡,凌晨还要熬汤。"

卓西度点点头,吹灭煤油灯。黑暗中,铁皮屋外传来蟋蟀的鸣叫和远处工地的机械声。他想起大学时和韦国强挤在宿舍上下铺的日子,那时他们讨论黑格尔和马克思,却对即将到来的时代巨变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