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乘风而起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1682 字 1个月前

"说了不做。"卓西度打断他,"明天你去东门市场看看牛肉价格,新品需要稳定的肉源。"

陈伟明撇撇嘴走了。卓西度继续研究菜单,却发现自己写错了一个字——把"云吞"写成了"馄饨"。前世在香港访学时,他专门研究过这两种小吃的区别:云吞皮薄馅大,馄饨皮稍厚,汤底也不同。

"细节决定成败。"他喃喃自语,重新抄写菜单。

......

香江酒家的会议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卓西度不自然地扯了扯西装领口——这套衣服买小了,领子勒得他呼吸困难。围坐在椭圆形会议桌边的二十多人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个体户。

"下面请市商业局的王处长讲话。"主持人话音刚落,一个方脸中年男人站了起来。

"同志们,特区建设三年多来,餐饮服务业发展迅速,但仍不能满足需求。"王处长的声音洪亮,"中央领导指出,特区要'先行一步',我们计划在年底前发放一批私营餐饮执照..."

卓西度飞快地记录着。在前世,1984年初深圳确实出台政策鼓励私营餐饮,第一批拿到执照的都发了财。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自由讨论时,卓西度鼓起勇气举手:"请问个体户申请执照需要什么条件?"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转头看着这个陌生的年轻人。王处长扶了扶眼镜:"你是..."

"卓西度,人民南路'八桂风味'的负责人。"他尽量使自己的声音不发抖,"大学毕业生。"

"大学生个体户?好!"王处长眼睛一亮,"我们正需要你们这样的知识青年投身第三产业。条件嘛,固定经营场所、卫生达标、依法纳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后,王处长特意留下卓西度交谈。得知他毕业于数学系却选择卖粉,王处长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卓啊,特区就需要你这样的实干精神。下周工商局有个调研,去你店里看看如何?"

卓西度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得到官方认可,他的生意将迎来质的飞跃。

回店的路上,他拐进邮局,给韦国强汇了第三笔钱——150元,附言"伯母医药费"。汇款单上,他在汇款人栏郑重写下"八桂风味饮食店卓西度"。这七个字,是他新身份的宣言。

店里装修已近尾声。陈伟明兴奋地拉着他看新砌的灶台:"按你说的,三个火眼,能同时煮六碗粉!"墙角立着崭新的冰柜,柜门上贴着卓西度手写的"冷饮即将上市"。

"工商局领导下周要来视察。"卓西度宣布,"我们必须做到最好。"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像打仗一样准备:粉刷墙壁、制作统一工作服、设计带店标的餐券......卓西度甚至借来一台海鸥相机,请路人帮忙拍了张店面全景照——他要把这张照片寄给父母,让他们看看儿子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