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小批量试产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1541 字 1个月前

"那可以做到。"马明远点头,"但市场上会怎么看待只有45分钟通话时间的手机?"

"我们主打轻巧和国产。"卓西度眼中闪过精明的光芒,"Z-1重量只有摩托罗拉的一半,价格是它的三分之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45分钟连续通话已经足够了,毕竟没人会真的拿着手机说那么久。"

会议持续到深夜,最终确定了三个问题的临时解决方案。当其他人离开后,韦国强留了下来。

"老卓,我得跟你说实话。"韦国强的表情罕见地严肃,"我们的资金链很紧张。为了这批小批量生产,我们已经从深桂香拆借了五千万元,如果广交会不能拿到足够订单..."

"我知道。"卓西度望向窗外的深圳夜景,远处正在建设的地王大厦灯火通明,他想到了那些期权,88年买入的看涨期权已经卖掉了,赚了65亿美元,90年又陆续用买入了200万份行权点位为2800的看涨期权,到期日为1992年3月15日,现在瑞士银行账上还留着30亿美元,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账上还分别有15亿美元和10亿美元呢,不过,暂时还不想对卓氏通讯追加投资,不能惯着他们。

而且,他正准备成立一家独立的光刻机公司呢,那玩意可烧钱了……

想到这,卓西度道:"但这是必须冒的风险。通讯行业窗口期很短,错过这次机会,等摩托罗拉、诺基亚完全占领市场,我们就再难挤进去了。"

韦国强叹了口气:"有时候我真怀疑你是不是能预见未来。从煮粉摊到餐饮集团,再到现在的手机,每一步都踩得那么准。"

卓西度笑而不答。他当然不能告诉老同学,自己确实"预见"了未来——那个他曾经生活过的未来,中国通讯市场被外国品牌垄断的二十年。

"对了,"韦国强突然想起什么,"今天有个叫马丁的美国人来公司,说是摩托罗拉亚太区的技术总监,想'参观交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卓西度眼神一凛:"他们注意到我们了?"

"显然。他特别问了HX-1芯片的事,我按你交代的,只说我们是系统集成商,芯片是进口的。"

"做得好。"卓西度点头,"在Z-1正式发布前,技术细节必须严格保密。尤其是HX-1的架构设计,那是我们未来三年的核心竞争力。"

送走韦国强后,卓西度独自留在办公室。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1989年到2000年全球通讯行业的重要事件和技术突破。在"1990"年下方,他用红笔画了一个圈,旁边写着:摩托罗拉推出MicroTAC Elite,全球首款翻盖手机。

"还有两个月..."卓西度喃喃自语。他知道,Z-1必须在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风靡全球前,先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第二天一早,卓西度亲自前往位于宝安的生产车间。这里原本是深桂香的一个食品加工厂,现在被改造成手机组装线。二十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女工正在手工组装Z-1的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