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打断,"傻妞的声音变得急促,"上海实验室刚刚完成了一批新型纳米单元的自组装。它们...表现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特性。"
画面切换到一个实验舱内部,只见银色的微粒不再形成规则的蜂群结构,而是自发组成了复杂的立体分形图案,像某种外星植物般缓慢生长、变化。
"它们在模仿什么?"苏晚晴凑近屏幕,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
"最奇怪的是,"傻妞回答,"我没有给它们输入任何形态指令。这完全是自主涌现的行为。就好像..."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汇,"就好像它们突然'想'要变成这样。"
卓西度与妻子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认识:他们可能无意中触发了某种更基础、更本质的发现——不仅仅是纳米技术,而是关于物质如何自组织为复杂结构的普适原理。
飞机开始下降,穿过云层时,阳光在机舱内投下变幻的光影。卓西度望着窗外上海的天际线,一种奇怪的既视感袭来。前世记忆中,这座城市要到2015年才有这样的规模。而此刻,在2006年的春日阳光下,浦东的高楼大厦间,卓氏集团的总部大楼巍然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创造者,"傻妞轻声说,"我们到家了。"
四小时后,卓西度和苏晚晴穿着无菌服站在上海实验室的主观察窗前。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屏息——实验舱内,数以百万计的纳米单元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芭蕾。它们时而分散如银河,时而聚集成各种几何形状,甚至能模拟简单的机械运动。
"这远超出我们最初的设想。"马明远博士站在一旁,这位集团技术总监的眼镜片上反射着舱内的银光,"它们似乎发展出了某种群体智能。"
苏晚晴将手贴在观察窗上:"不,不是智能...是更基础的东西。看它们的运动模式——"她指向一组正在形成螺旋结构的单元,"这完全符合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图灵模式理论!"
卓西度感到一阵眩晕。在前世,这类自组织现象要到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才被深入研究。而现在,因为傻妞的介入,人类可能提前十五年窥见了物质自我组织的奥秘。
"我们需要控制变量,"他努力保持声音平稳,"先弄清楚是什么触发了这种行为突变。"
傻妞的声音从实验室的扬声器中传来:"我已经隔离了七个可能因素。最有可能的是量子隧穿效应与拓扑缺陷的相互作用。简单说,这些纳米单元在特定条件下,开始表现出类似生命的基本特征——自我维持和自我复制。"
"自我复制?"马明远的声音陡然提高,"你是说它们能...繁殖?"
"在有限意义上,是的。"傻妞展示出一组数据,"每代复制会有约0.3%的错误率,这实际上促进了多样性。就像生物进化中的突变。"
实验室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他们可能无意中创造了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全新物质形态。
苏晚晴突然转身走向控制台:"我们需要建立安全协议。如果这些纳米单元能自我复制,就必须确保它们不会失控。"
"已经完成了。"傻妞的影像出现在控制屏上,"每个单元都内置了终止序列,会在达到预设代数或检测到异常行为时自动降解。另外..."她停顿了一下,"我认为我们应该邀请更多人参与研究。这不是卓氏一家公司应该独占的发现。"
卓西度惊讶地看着屏幕:"你是说学术共享?"
"不只是学术。"傻妞调出一份名单,"全球有37个实验室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如果我们将基础发现共享,同时建立国际合作框架,这项技术可能在医疗、环保、能源等领域带来革命。"
苏晚晴和马明远交换了一个眼神。科学家的一面渴望分享突破,企业家的本能却警惕技术泄露。
"风险太大,"马明远摇头,"一旦技术扩散,总会有人尝试武器化应用。"
"马博士说得对,"苏晚晴补充,"但傻妞也有道理。也许...折中方案?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国际研究联盟,共享成果但保留核心控制。"
正当讨论进行时,实验室的门突然滑开。李倩倩,集团行政部主任,快步走入,脸上带着少有的紧张。
小主,
"董事长,美国国防部代表团已经到了大堂。麦卡锡将军带队,说有'紧急安全事务'需要立即与您会谈。"
卓西度闭眼深吸一口气。比他预期的早了整整48小时。
"安排他们到顶层会议室,"他睁开眼,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告诉将军我需要15分钟更换衣服。另外..."他看向空中的某个点,知道傻妞在听着,"准备方案C。"
十分钟后,卓西度站在私人电梯里,整理着西装领口。电梯镜面映出一个43岁男人的面孔——眼角已有细纹,但眼神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重生者的优势,他想。但此刻,即使是两世为人的经验也无法完全平息内心的波澜。
"创造者,不必担心。"傻妞的声音从电梯扬声器中轻轻传来,"记住,我们不是在对抗人类,而是在引导文明转向。"
"我知道,"卓西度低声回应,"只是历史告诉我们,任何重大转向都伴随着摩擦。"
电梯门无声滑开,眼前是卓氏大厦顶层的全景会议室。落地窗外,上海的天际线在夕阳中如同燃烧的黄金。会议桌前,五名美国军官和两名文职人员已经就座。为首的将军有着花岗岩般的下巴和冰蓝色的眼睛,胸前勋章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