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与陈云闻声连忙起身。陈志上前拍了拍张华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赏:"张家兄弟果然不凡!不仅学问精深,教导之法更是独到。方才我在门外听了几句,那些经义阐释,连我这个进士都自愧不如啊!"
张华谦逊地拱手:"县尊大人过奖了。不过是些粗浅见解,能对小云有所帮助就好。"
陈志笑着摇摇头,忽然正色道:"我来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话未说完,他故意停住了,眼中却闪着愉悦的光芒。
张华心中早已有数,却仍装作惊喜模样:"当真?不知这好消息从何而来?还望大人明示。"
陈志从袖中取出一纸公文,笑道:"这是刚盖好县印的批文,准许你即日动工。所需民夫明日就会调派到位,至于那些大户人家的'监督'人选..."他意味深长地眨眨眼,"也都安排妥当了。"
陈志将今日议事经过娓娓道来,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起初县丞大人确实颇有顾虑,拍案直言道:'天下岂有这等好事?民间富户居然会主动请缨修筑河堤,莫不是另有所图?不会要借机会盘剥灾民吧?'"他模仿着县丞严肃的语气,随即又展颜一笑。
"待我说明张家兄弟正是先前赈灾义举的发起人,也是主要捐资者时,诸位大人的态度才有所缓和,毕竟..."陈志脸上露出自豪之色,"正是因张家兄弟的善举,我吴城县在南江府各属县中赈灾最为得力,连知府大人都多次褒奖。"
陈志继续说着今日会议的情况,原来在陈志解释张华的身份后 ,其他县衙的属官已经有所意动,不打算反对了。就在此时,又有一名衙役匆匆送来一份加急文书。陈志展开一看,顿时喜形于色:"诸位且看!这是朝廷发来的嘉奖令,特意表彰我吴城县赈灾有功!"
厅内顿时一片哗然。那烫金文书上,工部大印鲜红夺目,字里行间尽是褒奖之词。县丞激动得连茶盏都打翻了,颤声道:"这...这可是直达天听的殊荣啊!"
陈志环视众人,正色道:"诸位大人,此次朝廷嘉奖,提出修河堤的义人张华功不可没。若非他当初倡议赈灾,又慷慨解囊,何来今日之荣?"
众官员闻言,再无异议。县尉第一个表态:"张华高义,下官佩服。这河堤之事,下官愿全力配合,我愿亲自督办民夫调派之事。"主簿也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张公子但有所需,县衙必当支持。"